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79岁老党员李富与老伴相约:去世后捐献遗体

  照顾老伴
  一生的荣誉
  文·摄影/本报记者  马丽侠

  热心帮扶邻居、无偿义务扫除、帮邻居带孩子……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阿吉拉沁社区,住着一位名叫李富的老党员,他和妻子闫淑琴无私奉献,广做善事,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不久前,老两口在《呼和浩特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字,去世后自愿捐出眼角膜和遗体,为社会发挥自己最后的余热。

  勤奋工作获评劳模

  “欢迎欢迎,快进屋,喝水、吃水果……”2月21日,记者来到李富家,他的妻子闫淑琴热情地招呼记者,李富从凳子上缓慢站起身,没有说话,一直冲记者微笑,口水不停地顺着嘴角往下流,他急忙拿手绢擦拭。今年79岁的李富在10多年前患上了脑梗,行动极其不便,一直是妻子闫淑琴在悉心照顾。

  在屋子中间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光荣证和一个劳模胸章。“李老师曾有两次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的机会,可他跟组织申请说,一次就够了,把第二次的名额让给了其他同志。”闫淑琴摩挲着劳模胸章,跟记者聊起了李富的往事。

  李富1940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打他记事起就一直跟着养母生活。李富13岁时,他的养母去世了,他成了孤身一人。17岁时,李富凭借修理机械的手艺,在呼和浩特市市政工程公司机运队修理班找到一份工作。自此,他便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在了工作上。

  1963年,李富跟着公司到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丰镇市施工。经人介绍,他结识了当时17岁的闫淑琴。两人一见钟情,闫淑琴便跟着李富来到呼和浩特市安家。“那时候李老师真是一穷二白,连个盘子都没有,还是单位给办的典礼(婚礼)。”闫淑琴说,他们不怕穷,他们努力肯干。婚后,李富在工作中更卖力了,废寝忘食地工作。在他们公司拉运生活用煤中,哪辆车毛病多,哪辆车的司机都会让李富跟车,李富从不计较这些,凡是领导交办的任务,他都能圆满完成。路上车出了问题,他不怕苦不怕累,总要把车修好。他干起活来,就像老牛一样不声不响,不过也总能带动身边的同志一起干。他不但工作中努力勤奋,在生活中也是个热心肠,经常帮邻居、同事修自行车等。1971年,因在工作中表现优秀,关心群众,李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李富被评为呼和浩特市市级劳模。

  好管“闲事”的李婶儿

  闫淑琴跟李富育有一儿两女,她是丈夫工作和生活中的好帮手。

  “谁家租房子?”“找李婶儿!”

  “这个取暖费今年怎么交?”“问李婶儿!”

  ……

  今年已经73岁的闫淑琴,因为热心,成了社区里的名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李婶儿”,不管是大事小情,还是家长里短,李婶儿都知道。

  “我就是爱管闲事儿,闲不住。”闫淑琴提起自己“李婶儿”的名号,不禁大笑起来。她告诉记者,搬到楼房后,他们住在一楼,门口楼道很宽敞,她就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冬暖夏凉的楼道成了小区里最热闹的地方。帮张家摘韭菜、帮李家剥大葱……像这样生活中的小事儿,闫淑琴不知干了多少。

  为了方便邻居,也方便水、电、暖气等单位工作人员工作,闫淑琴曾经连续10多年无偿帮着收取水、电、暖气费。有几年,家里还成了收取暖气费的“办事处”,闫淑琴给工作人员倒水、做饭,工作人员走了,她也帮着代收、开收据,邻居们信李婶儿,工作人员也信李婶儿。看着大家都省心省事,闫淑琴心里高兴。

  “有一次我帮着收水费,丢了300块钱,没办法我自掏腰包补齐,当时我就想,来年我不帮忙了。可是到了第二年,多管闲事的毛病又犯了,还是帮忙收。”闫淑琴说着又笑起来。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让大家纷纷为“李婶儿”点赞,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闫淑琴无偿帮助过两户邻居带孩子。

  “第一个孩子是小丁家的,原因是小丁的儿子在7岁时出车祸不幸去世,小丁伤心过度不再要孩子,我看着小两口成天伤心可怜,就劝他们趁年轻再要一个,我给帮忙看孩子,这不,两个人又生了一个姑娘,我一直给带到上幼儿园。”闫淑琴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说,这第二个孩子是邻居小武家的,小武年纪轻轻离了婚,1岁的娃娃没有人带,她也是把孩子带到上了幼儿园……

  这时,跟记者一起前来的阿吉拉沁社区书记白杨告诉记者,她来到这个社区一年半的时间里,总能听到居民讲起关于他们的很多好人好事。“李老师家因病生活困难,但李富老人和闫淑琴一直热心社区建设,我们经常能看见闫淑琴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用轮椅推着李富来党支部参加党建活动,为社区建设、小区管理、公益项目等建言献策。老两口在小区里收拾卫生、管理私搭乱建、组织居民交卫生费等,更是常事儿。”白杨对老两口连连称赞。

  坚强面对病魔

  2004年,李富突发脑梗,丧失了语言和行动能力,对于这突发的疾病,他们积极治疗,在闫淑琴的悉心照顾下,李富的身体逐渐好转。2014年,李富旧病复发,半身不遂。就在这时,李富的儿媳也被检查出了乳腺癌晚期。

  “同一天,老伴做完手术出院,儿媳妇进院做手术……”闫淑琴说,儿媳妇已经在北京、呼和浩特化疗了十几次。而闫淑琴在长期照顾李富的过程中,营养跟不上,骨质疏松严重,近几年多次骨折,进行了多次手术。目前,这个家全靠李富的退休金和儿子打零工维持,家人治病住院花费了近百万元。

  “春节前,我这腰又疼了,医生说我的骨质疏松很严重,不让我乱动,劝我做手术,可是这家里哪有那钱,我想了想,还是算了……”说起自己的身体状况,闫淑琴这样说。

  记者手记

  去世后捐献自己的身体或器官,可以为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贡献,可以挽救其他病人的生命……遗体捐献,可以让生命的离开更有意义。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才是对自己、对家族的忠孝之道,这也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一面是小我,一面是大义,李富夫妻选择成为“少数派”。

  在采访中,记者更多的是感受到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平凡,但是正是这些平凡衬托出李富夫妻的伟大。李富夫妻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功绩,更多的是做琐事、小事,但是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凡人琐事,展现出了老两口的不平凡,让记者感动。

  在平凡中见伟大,在细节中见真情。

  做出最后的贡献

  生活虽然困难,但是老两口依然乐观,为了减轻负担,他们把房子隔出一半,租了出去。闫淑琴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经常走动,但是家里还是不断有人来找李婶儿帮忙。

  就在去年年底,老两口正在家看电视,电视上播放的一条捐献遗体的新闻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新闻播放后,李富老两口一商量,作出了自愿捐献遗体的决定,并拨通了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的电话。

  “我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无偿地捐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为祖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请亲属遵照我的意愿,支持执行人办理手续。申请人李富、申请人闫淑琴。”2018年12月9日,李富夫妇在《呼和浩特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上了字,按上了手印。

  “儿女们不同意,我就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讲人去世后变成一把骨灰,没有任何用处,还要麻烦儿女置办丧事,买墓地。这样捐献给国家,既有意义,又不麻烦活着的人。”闫淑琴说,老伴李富曾表露过心声,说他这辈子没做出什么太大的成绩,反而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这些年全家都受到了党的关怀,每年都会收到慰问金,社区的工作人员天天往家里跑,所以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做出最后的贡献,要将一生都奉献给党,奉献给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内蒙古·综合
   第04版:内蒙古·首府
   第05版:新报调查
   第06版:内蒙古·故事
   第07版:内蒙古·法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读书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79岁老党员李富与老伴相约:去世后捐献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