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布:用画笔寻觅草原彩色的灵魂 |
|
官布,蒙古族,生于1928年,曾用名乌·官布扎布,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修班和内蒙古大学文研班。1954年至1993年,历任中国美协内蒙古分会秘书长、副主席,北京美协秘书长、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有《傍晚》、《草原小姐妹》等。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屡获大奖,是我国第一位举办个人画展的蒙古族画家。
走上艺术之路
1928年,官布生于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左中旗一个牧民家庭。官布从小聪明伶俐,酷爱音乐和美术。在广袤的草原上,官布可以放声歌唱,但是却很少有机会得到漂亮的画片,当他偶然捡到一些画片时,他就当宝贝似的珍藏起来。幼时的这些爱好,让官布与美术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官布从齐齐哈尔军政大学调到《内蒙古画报》社专门从事美术创作。这个独具慧眼的人就是官布的良师益友、著名国画家伊瘦石。在伊瘦石的指导下,官布练就了一身本事,作画的种类和题材丰富多样。1952年,他创作的连环画《牧羊姑娘》获得内蒙古书画作品展一等奖,年画《民族团结》获得二等奖。1955年,他到中央美院进修油画,当年就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美展并且获奖。
1963年,官布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共展出油画、国画200幅,《内蒙古日报》以整版的篇幅进行了报道,反响热烈。乌兰夫同志参观时动情地说:“这是我国蒙古族画家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此后,官布的油画作品《幸福的会见》《读毛主席的书》《黄金季节》以及水粉画《花的草原》等陆续在各大展会上展出,油画《草原小姐妹》还被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刊载。
1980年,官布调到北京工作,任北京市文联副秘书长。官布早年醉心油画,后来又倾力专攻国画。他把国画的传统技法——团纸、揉纸、皴法和西洋现代绘画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闯出了自己的绘画之路,也让国画增添了生气。他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法,他画的山川流水、森林草原、牧人骏马都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特别是他画的骏马,更是给人一种有着三分“龙气”的神奇之感。
原中国美协党组书记、著名画家蔡若虹称官布是“民族百花的园艺师”,中国《美术》杂志社主编王仲称官布是“不倦的草原抒情歌手”,原内蒙古美协副主席、油画家王玉泉称官布是国画“草原派的创始人”。
创办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
曾经在第三届全国美展展出的油画作品《幸福的会见》,官布创作于1964年,当时他在人民大会堂担任内蒙古厅的装修总设计,经常见到毛泽东同志会见蒙古族劳模,久而久之,那个情景就铭记在他的心中。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这一主题,他历时一年创作完成了这幅画。
《草原小姐妹》这幅作品是官布怀着极其激动的心情在1964年创作的。1964年2月,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官布闻讯立即赶到小姐妹所在的医院探望,并且为她们画了素描。用了20天时间全神贯注地完成了这幅作品,当即引起轰动,赞誉极高。
1985年,官布应日本南画院邀请出访日本,国画《青山春色》在京都画展中展出。同年,他又率北京市艺术家代表团应邀赴澳门举办画展。1993年6月,《官布水墨油画展》在美国洛杉矶展出,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参观者。画展的承办人是一位与官布素不相识的美籍华人,是官布笔下的大好河山唤起了他对祖国的眷恋。
官布在画苑辛勤耕耘五十余载,硕果累累,部分油画、国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展览馆、人民大会堂及中外收藏家收藏。
1994年离休后,为发展民族美术事业,培养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官布创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继续发挥余热。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成立以来,曾多次举办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国际交流展。1998年抗洪救灾期间,他捐献作品108件,义卖收入5万多元全部用于为灾区人民购买防寒物品。
2013年2月24日,官布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文/潘瑞春 甘峰岭 樊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