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


古人“睡觉”很讲究

《北方新报》(2017年4月25日) 15版

古人对每一种深、浅度或姿势的睡眠,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坐着打瞌睡,叫作“睡”;闭目养神未睡着,叫作“眠”;趴在茶几、案头上睡觉,叫作“卧”;仰在炕上睡,叫作“寝”;躺着睡且睡着了,叫作“寐”;刚刚睡醒,睡眼惺忪,叫作“觉”或“寤”。由此可知,在古代,“睡觉”并非是一个词,“睡”指闭眼睡,“觉”指睡醒了。

唐代时,“睡”和“觉”开始在典籍、诗歌作品中连用,如白居易《早兴》诗有“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之句,由于刚刚睡醒,所以有很多思乡的梦都“夭折”了。

在古代,“睡”和“觉”连用起来,也不是指今天的“睡觉”,而是指“睡醒”。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写的就是杨贵妃睡醒后的惺忪状态:刚刚睡醒,发鬓未及梳理,花冠尚未整理好,便下堂来了。

宋明两代,“睡觉”一词依然指“睡醒”。宋代理学家程颢的《偶成》诗写道:“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写的是早上醒来的情景:一觉醒来,红日映窗。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也多次出现过“睡觉”一词,均指睡醒。如“快去朝议房里侍候,倘若睡觉,亟来报知,切勿误事”。——一旦他睡醒了,就马上来告诉我。文/刘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