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销售能人到金牌猪倌 |
近日,在通辽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三爱”主题教育活动现场会上,一位侃侃而谈的80后蒙古族男子获得了众人的赞赏。他就是奈曼旗蒙龙特种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磊。
了解赵磊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有能力、勇于吃苦的人。2002年,赵磊以优异成绩考入内蒙古工业大学。在校期间,成绩优秀的他多次获得奖学金,由于能力出众,还担任学生会副主席。2006年,赵磊获得了管理学学士和工学学士双学士学位。毕业之后,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凭着自身过硬的条件,他被蒙牛集团聘为销售经理,负责华中地区的市场营销工作。2008年,在赵磊的努力下,仅仅两年的时间,蒙牛集团的产品在华中地区的年销售额就由3800万元上升到了6000万元,他的能力和业绩获得了公司同仁的一致称赞,公司多次对他予以表扬和奖励。
2008年春节,赵磊回到老家通辽市奈曼旗探望父母。乡亲们贫穷的生活状态和一成不变的老旧耕作方式引起了他的思考,他决定带领乡亲们改变这一落后面貌,由此产生了辞职回家乡创业的想法。
然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会面临很多非议和不解。父母是第一个反对者,亲戚朋友们也跟着反对。他们认为,放着好好的知名企业销售经理不当,为什么还要回这穷乡僻壤当个猪倌呢?赵磊说,他也理解父母含辛茹苦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然而,人总不能为自己而活,得带领贫穷的父老乡亲一块富起来。
带领乡亲们一块走上致富之路也是父母想看到的。亲友们知道后,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有了父母和亲友的支持,赵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回到公司后,他谢绝了领导的高薪挽留,再次回到家乡,开启了创业之路。
奈曼旗沙日浩来地区的土地环境很适合发展养殖业,经过多方考察,赵磊决定饲养野猪。目标定下来后,他先后到黑龙江、吉林和山东等地的野猪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北京、天津等地的销售市场进行调研。特种野猪养殖良好的销售市场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这是个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而且益于乡亲们致富的好项目。
2008年夏季,靠着奈曼旗就业服务局为他提供的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加上亲朋好友的帮助,他很快筹集到了100多万元的资金。有了这些资金,在一片20多亩的荒地上,4个月建成了一个标准的特种野猪驯养基地。
基地饲养的野猪是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引进的标准种猪。从饲养开始,赵磊就根据消费者的饮食需求,把产品定位为“绿色、营养、野味、保健、经济”,并定制了一套独特的饲养标准。
为了实现这个定位,饲养过程中,赵磊走的是有差异化的无公害特色养殖路,从北方的气候特点出发,基地的野猪全部采用“圈养+散养”的饲养方法。刚出生的小野猪在圈舍里生长到25公斤以后,就被放到树林里散养。在吃食方面,赵磊也尽量让野猪回归自然。除了给野猪喂养自己种的玉米、大豆和苜蓿草等外,还依据科学自己配方,不加任何添加剂。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野猪还能吃到员工上山挖的野菜、割的野草。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还能使野猪肉质鲜嫩,口感良好。赵磊饲养的野猪都是12个月以后出栏,肉实味美。消费者的评价是,“蒙龙特种野猪繁育基地的野猪,瘦肉率很高,肉香而不腻,入口有嚼劲。”
从2008年到现在,基地野猪出栏2200多口,畅销北京、辽宁、天津等地,产品供不应求,销售额达到了7位数。基地直接和间接安置农民工200多人,先后有30多名大学生前来考察,他们都准备饲养野猪,为自己的家乡脱贫致富做贡献。
赵磊的野猪养殖获得了成功,先后获得多项荣誉:沙日浩来镇种养业标兵、奈曼旗十大杰出青年、通辽市青年创业能手。2012年8月,他又被选为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1月,农业部和团中央联合给他颁发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证书。
“让乡亲们复制我饲养野猪的模式,走上创业之路,尽快富起来。”他说,下一步他要甩开膀子大干,把事业做大做强。
(徐文德 梁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