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7日

巴彦淖尔:
创新服务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17日) 11版

□本报记者 及庆玲

巴彦淖尔市边境牧区点多线长面广,居住分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基层党组织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直面实际问题。边境地区党委、政府引导苏木镇、边防派出所、嘎查、驻地企业等基层党组织,通过创建联合党组织,将各方资源整合形成“一校一队一车一户一业”特色党建服务模式。

“一校”即开办草原流动党校。整合边境旗县师资力量,依托嘎查村阵地、党员中心户、党小组宣讲点,采取线上线下、“列菜单、点菜试”授课相结合的方式,紧贴农牧民党员群众需求,确保每个宣讲点每季度开展一次党的理论宣讲,党员接受一次党性教育。

“一队”即组建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由基层党组织牵头,把分散居住的牧民组织起来,为进驻企业和牧民群众提供多方位综合服务。巴音查干嘎查党支部、巴音杭盖边防派出所党支部、中原油田达尔其采油部党支部三个党组织的27名党员和12名热心牧民,以组织联建、工作联动、活动联创、服务联办、综治联防、民生联抓为内容,组建起“牧企军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

“一车”即开通“爱民固边直通车”。边境旗委、政府配备车辆,补贴燃油费用,公安边防派出所派出民警,定期为边境地区牧民代买生产生活资料,有效解决了牧民吃菜难、购物难、看病难等问题。两个边境旗共开通“爱民固边直通车”17辆,面向49个边境嘎查服务,为牧民节约了大量生产生活成本。

“一户”即设立“党员中心户”。以15至30公里为半径确定1个中心户,联络周边10户左右牧民,开展多种服务。党员葛吉雅负责联系服务周边6名党员、20户63名牧民。苏木党委确定每月10日为固定服务日,组织流动党校、卫生院、司法、林业等部门工作人员,到葛吉雅家现场为牧民提供政策宣传、医疗巡诊、法律咨询、代办事务等服务。

“一业”即发展富民产业。由边境旗县党委牵头抓总,引导苏木镇、嘎查村依托地域或资源优势,以发展种养殖业、牧家乐旅游、民族手工艺制品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推动地区产业化发展道路。2015年,乌拉特中旗温更镇镇党委整合“一事一议”、新牧区建设等项目资金,投资建设希日朝鲁嘎查牧民新村,并确立了发展传统畜牧业、加工畜产品、繁育“二狼山”白绒山羊、兴办旅游四大产业发展思路,嘎查党支部积极引领党员牧户先行先试,带头发展四大产业,为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脱贫致富,打造了样板;党员先行先试成功后,采取“党员+”模式,让党员产业带头人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增收脱贫。

“一校一队一车一户一业”党建服务模式的有效实施,使党组织和牧民群众的“连心桥”更畅通了,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使牧民守家在地找到了新的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