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黄磨坊村的“珍禽哥”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19日) 08版

□刘艳泽

在十里八乡,他可是个人物。

晒得黝黑的脸庞,满头花白的头发,一个标准的农村“老哥”;拍拍身上的泥土,憨憨地一笑,还是那么的“乡里乡亲”。

初次见到贺鹏,很难将他和一个已经成功创业、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联系到一起。就是这样一个人——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黄磨坊村群众认可的党员致富能人、信赖的脱贫致富引路人。

找到珍禽养殖出路的“有心人”

上世纪90年代,头脑灵活、不安于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种一辈子的贺鹏,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一边打工、一边摸索,憧憬着自己的创业规划。渐渐地,他在刚刚兴起的农家乐上找到了发展的门路,决定发展特色养殖。

回到家乡,他开始忙碌起来。一方面按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一方面在自家的土地上建养殖厂房。经多方联系,于2008年2月,成立了固阳县贺鹏珍禽扩繁基地,引进珍珠鸡、贵妃鸡、七彩山鸡和野鸭等珍禽种苗进行养殖。

“现在,我家的珍禽销路通畅,大雁、鸿雁、火鸡、珍珠鸡……算是真正打开了市场,今年借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我还想继续扩大规模。”说到珍禽养殖,贺鹏总是滔滔不绝。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壮大,贺鹏的养殖场已由最初的200多只珍禽,发展到现在养殖有天鹅、绿壳蛋鸡等42个品种,存栏达3000多只,总占地面积15000平米的大型育雏基地。

党员创业帮扶金救了他的“命”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凭的就是一腔热情,养殖技术、注意要点,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片空白,这也直接导致了基地发展初期的举步维艰。多亏了党组织的及时救助,真是救了我的命。”谈到这些往事,贺鹏历历在目、念念不忘的还是党员创业帮扶金对他的帮助。

由于经验不足,养殖初期,种苗大量死亡,几乎让贺鹏半辈子的积蓄化为乌有,村里人议论纷纷。在他创业出现拐点的关键时刻,怀朔镇党委上门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助他联系金融部门,协调贷款缓解困境。县委组织部在第一时间,将党员创业帮扶金以无偿贷款的形式发放给他,帮助其解决饲料购置费用,并连续帮扶3年,使企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这次教训使贺鹏深深体会到:光凭激情和吃苦是难以做成事的,必须相信科学,必须学技术。要做出点成绩,让党组织放心。从此,他遇到难题找书本,家里禽类养殖的书堆成了小山。他严格按照专业书籍上说的进行饲料配比和科学喂养,活学活用让他的企业越做越大。

带领群众脱贫是他最好的回报

随着基地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村民找上门来讨教养殖经验,贺鹏都耐心作答。与村民的交流过程中,他看到了群众对于摆脱贫困的强烈渴望,也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一起发展致富的念头。

经过与镇党委的多次沟通,“伴养鸡”党建扶贫项目应运而生。

2014年,镇党委将“贺鹏珍禽扩繁基地”申报为龙头企业,并成立了怀朔镇“伴养鸡”育雏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贺鹏的倡议下,成立了“伴养鸡”产业协会,并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支部,贺鹏任“伴养鸡”产业协会会长和协会党支部委员。协会的发展,立足帮助贫困户脱贫,为每户贫困户发放50只鸡苗,每只鸡苗农户只需自筹10元,饲养出栏后,每户可增收3000元。

“以后的路还很漫长,我希望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脱贫致富。”贺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员先锋模范和“传帮带”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仅传播了“扶贫向善、救勤不救懒”的正能量,也将黄磨房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党支部+协会+农户”的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也越来越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