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盾”+“利剑”:让伪劣农资无处遁形 |
编者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区春耕的大幕已经拉起,农民们忙碌在自家的田间地头,企盼秋天的好收成。春耕少不了购买农资,农资的质量关系着收成的好坏,甚至关系着农民的全部身家,尤为重要。为此,不少农民朋友来信来电寻问自治区在农资打假方面的措施和政策,期望相关部门周密部署,让广大农民可以放心购买。《读友》应读者要求,密切关注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和成效,希望可以为农民朋友们购买农资提供资讯。
□本报记者 帅政
近期,一份有关假化肥和假农药的检测报告在网络上飞速传播,一种复合肥料的钾含量标注为15,实际检测结果仅有0.5,还有一种农药更加离谱,有效成分仅0.01%,趋近于零。有网民笑称,喝这农药跟喝水没区别。这虽是笑谈,但是背后也透着假农资的危害。农业专家指出,农民若使用这些有效成分不足的或不含有效成分的假冒伪劣农资,肯定无法起到预期的防治效果,10元钱的假冒伪劣农药,可能导致农民损失1000元。今年4月1日,农业部印发《2017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
内蒙古地大物博,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目前,春耕春播已经在全区广袤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的农资销售也已经进入旺季。通辽开鲁县的种粮大户张百富也不例外,他承包了200多亩土地,每年都把购买质量过关的化肥和农药当成头等大事,用他的话讲,“买上假货等于一年白干”。去年小心翼翼的他也差点被假化肥坑了,他告诉记者:“幸亏工商局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及时,发现化肥不合格,我及时退货了,要不然我这几百亩地可就遭殃了。”原来,他从开鲁县黑龙坝镇的一家农资商店购买了两吨兴秋牌复混肥料,后来这个批次的肥料被市场监管部门抽样送检,经过权威单位检测发现含量不足,为不合格产品。他说:“幸亏有‘红盾护农’行动,我才没有遭受损失,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张百富提到的“红盾护农”行动是由自治区工商局组织的针对农资市场的专项行动。它对农资市场中的化肥和农膜进行重点抽检,还包括清查进货渠道、标识标签、引人误解或夸大功效的虚假宣传和广告、“傍名牌”、网上销售假农资等。同时,针对重点区域,以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等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加大对于农资销售集中地的抽查力度。还会进一步督促农资经营者完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市”等一系列制度。
据内蒙古工商局市场处黄智介绍,“红盾护农”专项行动不是今年才展开,这项行动已经延续了数年,每年都效果显著,去年全区共查处农资案件511件,案值415万余元,为农户挽回巨大经济损失。黄智说:“作为自治区工商主管部门,‘红盾护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把它列入了全年‘六个专项’整治之一,每年4月到10月,从春耕到秋收,整治不停歇。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抽检产品,还会加强农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在全区各地通过评选命名一批农资经营管理规范、诚信守法、产品合格、信誉服务好、消费者满意和示范性较强的‘农资经营示范店’,并进行严格动态管理,让这些示范店引领市场,形成可靠的市场诚信体系,使农牧民买农资时买得放心,不必担惊受怕。”
化肥等农资产品在流通领域有工商部门的“红盾”护航,那质监部门的“质监利剑”行动则在生产环节把好了关。
农资产品的巨大需求让少数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为逃避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生产企业较之前更加分散,造假行为也更加隐蔽。打假工作如何取得实效?自治区质监局为此专门进行“质监利剑”农资打假活动。“质监利剑”专项打假主要针对化肥、农膜、滴灌带生产企业重点监管,在农资生产环节就对农资企业主动进行一系列检查,突出检查有效含量不足、虚假标注、无证生产、以次充好等重点违法行为,保证进入市场上农资产品的质量。
同时,“质监利剑”行动期间,自治区质监局通过12365举报投诉平台,建立农资案件举报、受理、处置、反馈的快速通道,有效避免了投诉渠道查处不及时、结果不公开等问题,提高了执法打假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根据12365接到的举报,包头市土右旗煜田肥业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掺杂掺假肥料。包头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经检验及核查,该公司存在生产掺杂掺假硫酸铵化肥及氨基酸肥料以假充真行为;呼伦贝尔市质监局根据举报,对黑龙江帮农肥业有限公司销售到我区的复混肥料进行检查,发现该批肥料标注的部分有效成分与标准要求严重不符,该案涉及货值34万余元,自治区质监局第一时间报告了国家质检总局并将详细资料通报黑龙江省质监局,避免了一起假冒伪劣化肥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各地质监部门通过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质监利剑”执法打假专项行动更是得到广泛赞誉。
自治区质监局执法督察局局长李洁告诉记者:“目前‘质监利剑’专项行动进展顺利,我们还会依托设在自治区质监局的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执法打假分中心大数据平台,扩大案源,查办一批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劣农资案件,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全区质监部门还将继续组织农资产品免费检测、宣传咨询、现场受理投诉举报,以及‘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等活动,为春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农资打假,既要高压更要持久
□传薪
一个国家,无农不安,无粮不稳。目前,自治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04亿亩,已经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粮仓。假农资的出现对自治区农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少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使内蒙古一些农民的利益受损严重。有的农民用了伪劣农资,导致种田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农民一年的劳动化为乌有。为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田有盼头、有指望,既为社会提供粮食、蔬菜、肉类、蛋禽、农副产品,又能通过勤劳致富。我们还要将那些坑农害农的假冒伪劣农资制售商,一一揪出来,绳之以法,确保农业、农村、农民的稳定。
农资打假,任重道远。打假是个系统工程,也非自今日始。年年打假,年年有人犯法,我们该随时保持农资打假的高压态势,形成“带电的高压线”。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管控,一是对于重点农资,如种子、种苗、农药、化肥,一定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切断其黑色利益链,防止鱼目混珠。二是要极力规范整治农资批发市场、专业集散地,从原料、产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加大巡查力度,强化质量抽检。三是各有关部门要包片包点,包到乡、镇、村、户,扎紧笼子,严防死守。四是一旦发现伪劣农资流入市场,要穷追不舍,一直追查到源头,在“最后一公里”将其截获,不准进入市场侵害农民利益。
同时,农资打假并非“百日行动”就万事大吉,人们更希望看到,这样的专项行动能够持续下去,让那些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生产者、经销者无处遁形,让产假售假者得到应有的惩处,使其不再有能力重操旧业。这样才能使农民生产无忧,百姓餐桌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