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市西北约60公里的一个公墓,盖尔·库珀·鲍加特纳-布朗在父亲的墓前摆上鲜花。丈夫比尔·布朗给花瓶里添加一些水,希望鲜花盛开得更持久一些。
墓碑上刻着:约瑟夫·库珀,1920-2006。约瑟夫是一名“飞虎队”老兵,曾在中国作战。
盖尔从记事起就知道“飞虎队”。“父亲总在谈论,这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父亲曾经告诉我,成为一名‘飞虎队’队员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光。”
陈纳德将军指挥的“飞虎队”在中国家喻户晓。二战期间,“飞虎队”与中国军民一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书写下一段中美并肩作战的辉煌历史。
1941年12月,21岁的芝加哥青年约瑟夫·库珀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两天后参军,在美国本土的军事基地接受技工培训和飞行训练,随后在加利福尼亚州登上“赫米蒂奇”号航空母舰前往印度孟买。
在孟买,库珀和伙伴们知道最终目的地是中国,即将飞越被称为死亡航线的“驼峰航线”。7名战友乘坐的另一架飞机永远没有到达昆明——飞机在浓雾中撞山,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库珀九死一生。库珀是机械师和工程师,从没想过当炮手。一天深夜,一架日本轰炸机打开炸弹舱门时无意中露出灯亮。库珀和伙伴们立即扑向高射炮,向轰炸机开火。
“他抓住一门炮,追随灯光尽最大努力瞄准,”盖尔回忆说,“那架日本轰炸机没能投下一枚炸弹,被击中后掉了下来。”
库珀4年军旅生涯的最后两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和战友建立了许多基地,日军却穷凶极恶地一路尾随。“父亲(在中国)大部分时间在桂林,并赶在日本人攻击之前离开了。父亲和战友摧毁了整个基地,包括所有设备,炸毁了机场跑道,不想把这一切留给日本人。”盖尔告诉记者。
库珀1945年12月回到美国,第一次见到了战争期间一直通信的姑娘,她后来成为盖尔的母亲。在盖尔眼中,父亲生活中吃苦耐劳。“他自己做家具,其中一些我至今仍保留着。”“没有父亲修不了的东西。人们需要修理东西时总是找他,父亲总是有办法。”
库珀给女儿讲过许多战争故事,回忆中国人民对“飞虎队”的接纳和热情。中国人视他们为英雄,主动为他们做饭、洗衣服。
“父亲谈论的大部分内容是中国。他喜欢一起工作过的(中国)人,总是谈起他们,”盖尔说,“每当说起他们的时候,父亲就会笑,目光闪烁。”
盖尔认为父亲在中国的经历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当父亲回来后,中国已经融入他的一生,融入他同我母亲的交往方式、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方式。”
“飞虎队”老兵们通过信件、电子邮件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每3至4年聚会一次。1991年,老兵们决定在中国聚会。这是库珀自二战结束后首次回到中国。
聚会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庆功会、晚宴和旅游。“父亲过得非常愉快。回到几十年前曾去过的地方,他不敢相信原来的一切都变了。”盖尔说。
在美国,每当库珀戴着有“飞虎队”标志的棒球帽,穿着“飞虎队”衬衫和夹克衫出门,总有中国人笑容满面地问候:“您是‘飞虎队’队员,您是英雄。”
“他脸上露出的喜悦将我的心都融化了。”盖尔说。
“飞虎队”是库珀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怀。盖尔清晰地记得父亲参观飞机展览时遇到一架战争中曾经修理过的B-25轰炸机的情景。当时86岁的库珀拄着拐杖,在女儿女婿的帮助下艰难地坐了上去。
“比尔先进去,试图将父亲拉上去,我站在父亲后面,防止他后仰,”盖尔说,“他上飞机前转过头,眼睛放光地看着我说,‘上次这么做时可轻松多了’。”
盖尔夫妇不久将移居美国亚利桑那州。站在库珀的安息之地,夫妻俩感叹以后不能每年回来看望父亲。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外交官沈祺文的一句话让盖尔感动落泪:中国总领馆每年都会到库珀墓前献花。
安息吧,中国的老朋友!
(新华社芝加哥9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