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弘扬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敖尔金嘎查。
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巴彦塔拉嘎查。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茹拉图雅嘎查。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尔圪壕嘎查。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民族地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特色经济培育优势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是民族工作部门开展少数民族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的举措和抓手,是民族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国家民委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以来,自治区立足实际,坚持“保护改造特色民居、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特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五位一体建设方向,以旗县市区为投入和实施主体,重点建设了一批具有不同民族特色、部落特点、民族文化和地方风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先后两批共有43个嘎查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自治区民委2017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在我区开展以来,各有关盟市特别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旗县按照国家民委、财政部《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纲要》精神以及自治区民委有关工作要求,积极制定规划、完善方案、整合资源、落实资金,坚持以特色民居改造为突破口加强村容村貌建设,以确保农牧民增收为目的培育特色产业,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为目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区特色村寨建设效果初步显现,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正在形成。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加强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基工作。基于这一共同的认识,各特色村寨建设旗县市区,都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好。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伊勒力特镇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全镇森林覆盖率接近50%,是一个典型的绿树成荫、山水相依的生态小镇,该镇以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为重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实现了村内无空地、处处有鲜花、满眼是绿色的乡村美景,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乡镇”,伊勒力特嘎查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和“自治区级文明村”。

  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村自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重点强化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村屯内5.3公里街巷全部实现硬化,修建通村水泥路65公里,安装民族特色路灯150盏,打造满族特色两条街道,改造120户满族特色商铺,新建64户满族特色民居,新建了嘎查社区办公楼、文化广场、文体中心、室内门球馆、露天网球场、文化大舞台、篮球场等文体娱乐设施。如今的满族屯,卫生院、学校、博物馆、文体中心、便民超市和文化广场均建在百姓身边,群众实现了“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活动有场所、户户通上电、广电有节目、看病很方便、老来有保险、校舍保安全、购物家门口”的愿望。

  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有梅里更嘎查和阿嘎如泰嘎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中,他们对村容村貌加大建设力度,无论是村内道路还是村民民居都焕然一新,特别是通过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入村门楼、赛马场、民族文化广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典型外观得以展现。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陶尔庙嘎查和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音宝力格嘎查突出民居特色,蒙古族民居民族特色浓郁,民族符号和蒙古元素与房屋院落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现代风格的蒙古族民居。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突出主导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是保证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任务,是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物质基础。

  各旗县市区依托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农牧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科右前旗满族屯嘎查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粮改饲”和“稳羊增牛”战略,引进优质杜泊、萨福克种羊和西门塔尔改良肉牛,提高人工配种技术,全嘎查优质牲畜改良率达到96%以上,为畜牧业提质增效、牧民增收奠定了基础。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茹拉图雅嘎查在生产中总结出“蹄腿理论”,在牧民中推行“减羊增牛”提质增效,着力培养家庭牧场式经营方式,2017年牧业年度,该嘎查养牛头数达5540头,户均41头,嘎查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

  二是依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新兴富民产业。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嘎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农牧民以自家承包的土地荒山折价入股矿山企业,家家是股东,年年得分红,闲置的劳动力积极从事家庭旅游接待项目,部分家庭年纯收入达60余万元。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恩和村充分发挥特有的俄罗斯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俄罗斯族民间传统节日“巴斯克”节打造成地区旅游品牌,俄罗斯族家庭旅游业已成为当地新兴的主导产业,2016年恩河村开办家庭游和家庭旅馆的经营户已达110户,床位3400余张,接待旅游人数达60万人次,俄罗斯族家庭游户均年收入达4万元。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茹拉图雅嘎查依托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传统民俗文化资源,鼓励带动支持牧民从事牧人之家旅游,实施共同维护建设,统一规划管理,目前从事牧人之家旅游点人家16户,每年户均纯收入达20万元。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马场地村大力实施特色林业栽植,引导失地农民栽植沿黄生态经济林及农田小杂果树,增加林业效益,为下一步发展黄河生态经济林、采摘、休闲旅游度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以特色村寨建设为契机,建成了高效益家庭牧场28户以及休闲理疗养生馆、极限运动滑雪场、“五畜文化”土特产加工厂等项目,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挖掘传承民族文化

  丰富村寨文化内涵

  在自治区,挖掘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提升丰富村寨文化内涵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右前旗满族屯嘎查在传承和发展满蒙文化方面,成立了“满蒙文化研究会”“安代舞表演队”“满族服饰表演队”等团体,编写了十多部反映满族屯历史文化的历史丛书和画册,拍摄了反映牧区民主改革“三不两利”政策的记录片,对传承和发展满蒙文化、宣传满族屯风土人情、开发旅游、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阿里乌素嘎查每年五月初九举行“祭天”仪式,是乌兰察布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萨满教传统仪式,该嘎查利用这一特有的传统习俗,创办了察哈尔蒙古族牧家旅游文化,成为融合文化传承、草原旅游、新牧区建设的有效载体,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提升了特色村寨的特色和品位。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被誉为“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在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的特色村寨建设当中,将敖包、寺院、民族歌舞等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淳朴浓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关系和谐稳固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内蒙古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光荣传统,倡导各民族共同守卫边疆,共同建设家园,是确保我区长治久安和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阿巴嘎旗萨茹拉图雅嘎查共有牧户134户、365人,其中汉族同胞20户、60人。该嘎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体牧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致富。

  乌兰浩特市三合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共有522户、1747人,其中朝鲜族比例为62%,朝鲜、蒙古、汉、满4个民族共同生活,和睦相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时至今日,三合村依然保持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

  通辽市科左中旗浩日彦艾勒嘎查在文化活动广场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活动长廊,采取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

  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巴彦塔拉嘎查在特色村寨打造中,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放在突出位置,统一制作大型户外广告牌匾434平方米,加强商户牌匾蒙汉文并用工作,在苏木所在地巴彦塔拉悬挂民族特色宣传标语120多幅。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是典型的蒙古族聚居嘎查,蒙古族群众中有50%以上为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当中,将蒙古族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有机结合,做到了团结共荣、和谐共处。

  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切实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

  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方面,我区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表现为:

  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承担特色村寨建设任务的相关旗县市区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将其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挥建设工作。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将旗、苏木镇、嘎查三级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以旗为主导,以苏木镇为重点,以嘎查为建设中心的纵向贯通、横向衔接、整体联动、运转高效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通辽市科左中旗浩日彦艾勒嘎查被旗委、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统筹协调,集中财政、扶贫、民宗、农牧、发改、林业、交通、水务、卫生、计生、文化、旅游等多个部门力量,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民生及精神文明等方面进行打造,使该嘎查基本实现了新农村建设7个百分之百和20项全覆盖,先后被评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市级平安创建达标村,市旗先进基层党组织。

  规划先行,统筹村寨建设。乌兰浩特市三合村在2013年特色村寨建设之初聘请吉林省延边州规划勘测设计院编制了《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朝鲜民俗村规划》,确定了三合村空间按照“四验、五点、六展”的布局实施。

  阿巴嘎旗制定了《洪格尔高勒镇萨茹拉图雅嘎查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在牧区建设特色村寨的实际,提出了重点打造蒙古包文化,一是对传统蒙古包制定严格保护措施,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建筑手段进行创新提升,作为接待宾客或举行传统娱乐活动的场所。二是在牧民新居建设中,从外观设计到内部装修均加入蒙古族传统文化符号,彰显了游牧文化特点。

  阿拉善盟阿左旗巴彦浩特镇通古淖尔地区五嘎查以沙漠旅游小镇及嘎查新农村新牧区发展规划为指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建成了蒙元文化为主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整合资源,筹措建设资金。各旗县市区协调各方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特色小镇”“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等工程建设,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

  乌兰浩特市三合村2013至2016年间,捆绑整合各类资金,累计投入6096万元。

  乌兰浩特市伊勒力特镇2016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小镇试点以来,使用发挥好特色村寨补助资金的启动作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两年来整合民族、旅游、农业、林业等方面资金1500万元,同时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平台,争取金融贷款100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特色小镇建设。

  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阿嘎如泰嘎查采取土地置换等方式,启动建设了牧民新村项目,为50户牧民每户建成一栋200多平方米的连体式二层住宅,每户还配有独立车库,并且实现了集中供热、给排水及污水处理,建设了绿化亮化工程、民族文化广场和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好愿望。

  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敖尔金新村利用地处口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等条件,重点打造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题的草原生态旅游,大力发展新村集体经济,创办了敖尔金百吉乐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带领牧民群众发展生产,合作社现有牧户48户,安置70余名蒙古族群众就业,形成了集草原生态养殖、民族风情旅游、养殖种植加工、民族餐饮、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为一体的经济合作组织。

  乌兰浩特市三合村确立了生态农业(有机大米种植加工)为第一产业、特色民俗(朝鲜族)为第二产业、旅游文化消费为第三产业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乌兰浩特市伊勒力特镇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丰富的生态优势,重点进行温室大棚种植、庭院经济、绿色有机水稻、孔雀养殖、开心农场、水景公园、民族文化长廊、民俗风情一条街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民族特色小镇,如今的伊勒力特镇已成为乌兰浩特市集乡村旅游、生态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周末经济”基地。

  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黄河村与阳光田宇公司携手,打造出一个以葡萄、酿酒、旅游、观光、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大风景区,并依托阳光田宇公司的发展,带动村民种植葡萄和开办农家乐,在增强生态效益的同时,还通过葡萄的深加工和乡村游来带动居民致富,达到农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与村民共同致富的目的。

  依托资源,传承发展文化。阿巴嘎旗萨茹拉图雅嘎查把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民族旅游产业当中,在旅游项目中现场表演阿巴嘎潮尔(多声部民歌)和蒙古族策格(酸马奶)制作,丰富了旅游内容。

  乌兰浩特市伊勒力特镇尊崇民族风俗习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一是在旅游服务和重大节日活动中,大力倡导穿着民族服装,推广民族特色服务;二是建设了集民俗收藏、文化演艺、综合展示为一体的民俗文化馆;三是组建民族文艺队伍,自编自导自演民族文化传统节目;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定期开展祭敖包、赛马、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

  翁牛特旗巴彦塔拉嘎查积极挖掘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以“马文化”为主题民族特色产业,成立了翁牛特旗马文化协会,修建了马文化主题公园和标准化赛马跑道,举办了一系列赛马、马术表演活动,让民族文化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尔圪壕嘎查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注重对传统老宅的保护,对有留存价值的住宅进行合理改造,既保护传承了历史文化,又体现了现代生活的变化,该嘎查还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老物件展室,勾起人们悠远的回忆,激励人们更加奋发向前。

  守望相助,民族团结进步。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始终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建好家园”,大力开展民族理论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特色村寨呈现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基层群众中牢固发展。

  尽管我区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于资金投入不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不明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困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民族文化传承缺乏人力支持和资金保证等问题。自治区民委建议,保护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要做到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特色村寨质量;整合资源,确保特色村寨资金投入;打造亮点,提升特色村寨建设品位;深入挖掘,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广泛发动,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要切实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既注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更注重民族文化等软件建设;既注重保护传统,又注重创新,力求在精心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上做文章,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本版文/图均由自治区民委经济发展处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刊
   第04版:特刊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出彩
   第08版:旅游
   第09版:要闻
   第10版:影像力
   第11版:读图
   第12版:沃土
保护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弘扬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