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均耕地只有1亩!看野马图村如何嬗变——

旅游+扶贫:“死结”变“活扣”

    □本报记者  李文明

    “马上就住进新房了,真是开心。以前一家三口和父母挤在一间烂土房里,透过墙缝才能看见外面的太阳。现在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我自己只掏4000元就盖起了40平方米的大正房,还有凉房!”说起这件大事,包头市土右旗九峰山管理委员会香桂铺村野马图自然村村民张挨红禁不住喜上眉梢。每天只要闲下来,张挨红就去看看新房,生怕它长上腿跑了。

    张挨红所在的野马图自然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亩左右,且地块分散,生产条件落后,加之大部分农户平均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劳动力低下,村子的发展受到制约,一度相当贫困。

    “我家有7亩多地,过去就种点玉米、土豆、紫皮蒜,靠天吃饭。这两年,搭上旅游业发展的顺风车,我们的农产品好卖多了!”张挨红说,自己家里喂了几只芦花鸡,每天下的鸡蛋就攒起来,旅游公司一颗1.5元上门收购。种的紫皮蒜编成大辫子,一辫子能卖30元。去年,张挨红还摘了112斤山茶,旅游公司帮他卖出了2240元的好价钱。

    “搁在从前,山茶这东西除了自己喝,根本就没人要。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口味变了,喝个稀罕。我们圈养的山羊也值钱了,来九峰山旅游的人稀罕得不行,450多斤山羊肉卖了1.3万块!”说到激动处,张挨红用手比划起来。

    妻子程爱叶接过话茬儿,细细算起自家的“收入账”:“住在山里头,我们还享受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贴,一年有600多元。眼下新房就快住上了,农产品销路不愁了,看病不用花钱,大病医疗和新农合能报销95%,爱心企业捐的款还给我们补剩余的5%。我觉得你们城里人也没有我们山里人活得舒心!”

    据九峰山管理委员会的扶贫干部吕杰介绍,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九峰山管理委员会首先做到精准识别、帮扶到户,然后因户施策、产业落地,为贫困户购买鸡苗、猪仔、羊羔,让户户都能力所能及地发展产业。九峰山管理委员会深化“党支部+合作社(旅游公司)+贫困户”模式,发挥旅游公司及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强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动员辖区各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合作社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协调林业局优先从贫困户中聘用护林员,让有劳动能力和务工意愿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务工。

    今年,九峰山管理委员会将通过实施新一轮生态移民搬迁、做大做强种养产业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同时,继续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记者 补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土右旗九峰山管理委员会以“党支部+合作社(旅游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将特色种养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旅游+扶贫”的发展新路径,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实现了“由丑到美、由贫到富”的完美嬗变。

    “旅游+扶贫”,带给贫困群众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脱贫,更有精神上的富裕。围绕“旅游+扶贫”,九峰山管理委员会还大力加强农民服务技能培训工作,越来越多的农民拥有了营销、管理、服务的现代商业理念。同时,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带来了充足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开阔了农民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素养,提升了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足球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国际新闻
   第09版:经济周刊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告
旅游+扶贫:“死结”变“活扣”
年味儿
林下生金 小笨鸡撒欢儿
正镶白旗 发放2174.75万元 公益林补偿金
科左后旗 织密健康扶贫 保障网
[ 消息树 ]
“家家过得都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