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传承人李建国:更多人喜爱脑阁,我骄傲!

    □李娟

    在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长城内外》摄制组一行来到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腊铺村拍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脑阁。从节目的录制到播出,许多人知道了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艺,认识了非遗传承人李建国。

    “在我们毕克齐镇腊铺村里,人们经常会表演脑阁。脑阁艺人行走在田间,为乡亲们和游客带来充满乐趣的脑阁表演。脑阁是流行于我区中西部等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集戏剧、杂技、美术、舞蹈、音乐为一体,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建国介绍。

    说起脑阁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对这项民间技艺的由来却很少有人知道。李建国介绍,脑阁中的脑是方言,意思是把物或人高高抬起,脑阁是一个捆绑焊接的铁架子,其表演形式是脑阁、抬阁和转阁三种。2008年脑阁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脑阁是一门综合艺术,表现民族题材故事的道具以马鞭、弓、箭、银碗、哈达、狼头、鹿角居多。将这些马背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伴以安代舞曲、二人台曲子、锣鼓、唢呐、钹镲以及时尚乐曲,在大型场地时又辅之以扭秧歌、跑旱船(表演船上情景)、推彩车、舞龙狮、踩高跷,整个表演队伍形成方阵系列,规模盛大,蔚为壮观。

    “脑阁表演中,上面的小孩叫做色芯,都要挑选长相俊俏不大于6岁的小孩,整个道具加上孩子的重量能达到七八十斤左右,还要注意脑阁表演中特有的步伐和音乐的鼓点,所以想要做好脑阁的表演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家从爷爷那一辈儿开始从事脑阁表演,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我是从1992年开始表演的,因为喜欢这项传统的技艺,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李建国表示。

    脑阁作为晋陕等地的移民传入土默川的一种民间社火表演,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表演时表演者会身着古代服饰或戏剧服装,装扮成各种历史和戏剧人物,表演时“色脚”随鼓点节奏左右摆动,“色芯”也随“色脚”的律动而舞动。每架脑阁表现的人物和故事各不相同,因此有“一架脑阁,一台戏”的说法。

    “每到逢年过节我们都会表演传统的剧目,《白蛇传》、《打金枝》这些作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大家最为喜欢的。脑阁作为一种集舞蹈、杂技、戏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深受民众喜爱。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脑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表演的队伍中来,让脑阁这项传统技艺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李建国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地方·盟市
   第06版:旅游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读友
首府节日市场:果蔬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
寒冬送温暖 救助百余人
图说
化解慈善机构管理费质疑唯有透明最有效
非遗传承人李建国:更多人喜爱脑阁,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