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娟: 质朴哲理的歌咏者

◎李建乐
蒋希武 摄
  与李娟的文字初次邂逅,我便为之倾倒,至今依然不觉腻味。阅读李娟的作品,你会感觉她不像一位散文家,更像童话里落入凡间的旷野仙子,表面上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内心里怀着的是感激与好奇。她潜心生活,潜心体悟,纵然每天面对阿勒泰的山野草原也不觉单调,时刻与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打交道也不觉厌烦,反而用她童真的魔法笔触描绘出哈萨克族牧民们的畅然和自足,笔调洗尽铅华,清水出芙蓉,书写真实生活,让读者重新发现平凡之美。

  李娟文字的魅力首先在于她的真实。阿勒泰地区的牧民们地处荒蛮,穷困艰辛,从处女作《九篇雪》开始,一直到开年新作《遥远的葵花地》,李娟从来没有用文字粉饰和掩盖这里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条件,相反,她会无所保留地将其呈现。透过她的文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地理,还可以了解这里的习俗和生活状态。文字的呈现过程中,李娟从来不做冷眼旁观者,相反,她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参与者。例如,为了写作《冬牧场》,她跟随居麻一家深入古尔班通沙漠的冬窝子放羊、放牛、背雪、做饭、做针线……冬窝子生活简陋,喝水只能靠融雪,雪放到锅里烧开,各种杂质清晰可见,偶有牛羊粪便,但是作者同居麻一家仿佛视而不见,照样拿来煮奶茶饮用。李娟笔下的哈萨克族牧民直面恶劣的生活环境,没有愤世嫉俗抱怨上天不公,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尊重自然、淳朴自足的美好品德。她笔下的内容,无论是生活、场景,还是人物,都是真实再现。《羊道》系列、《冬牧场》等作品非虚构地呈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连缀出一幅鲜活的游牧生活图画,对此,作者并非怀着介绍一方土地、了解一个民族、呈现一种生活的目的写作,而是遵循着心灵深处的呼唤自由歌唱。

  其次,李娟的文字饱含温情的哲思。在她的笔下,所有的人都平凡而普通,关于他们的事既不离奇曲折,也不惊天动地,而且作者的文字也不华丽,但是沉浸于字里行间,总能让人会心一笑。因为,作者有一双从艰辛中发现欢乐的慧眼,犹如茫茫旷野上独自盛开的野花,扎根荒凉,绽放美丽。童年时,在四川跟随外婆捡拾破烂为生,20多岁,她跟着母亲在阿勒泰颠沛流离,辗转于各种工作,但她从没有在文字里吐露过一丝抱怨,她说:“最安静与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这也造就了李娟特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小我观照世间万物,不仅是辛劳的牧民,还有旷野的牛羊,甚至卑微的花草……她都以一种淡然姿态去接纳,用自己对世界、对生命的爱,拥抱生活。

  尽管李娟也深知生活的不易,甚至经历过比常人更多的苦难,但是,她从未自怨自艾,她说:“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身处困境,坚持不被苦难现实掩埋,用一颗纯朴、善良的心发现生活的美感,感悟生命的本真,诗意地栖居在她生活的天地。这也就形成了一种描绘苦难却又不失温暖的独特叙事风格,表达了对牧民生活的思考的同时,体现了现代文人的精神气质与现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也增加了文章的温度和厚度。

  原生态的生活并非多姿多彩。李娟用她真实而温暖的文字告诉我们,正视生活里的枯燥和平淡,才能发现平凡中的乐趣。直面平凡,正视普通,我们方能走得更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王万里诗歌赏析
~~~
◎聚焦文学艺术界热点话题 ◎追踪前沿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走势 ◎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力量 ◎见证内蒙古文学艺术的点滴成长 ◎助推草原文化繁荣发展~~~
~~~◎李建乐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诗意的浓郁 诗性的光芒
电影《生生不息》: 生命里奔涌的绿色长歌
本刊宗旨
李娟: 质朴哲理的歌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