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郭启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这一新指示为我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进一步就产业转型、要素升级、动能转换等重大问题作出安排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委会精神,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加快建设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

  按照“五个结合”重要要求

  改变“四多四少”现实状况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一个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演进的动态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大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1978年的32.7:45.4:21.9演进到2017年的10.2:39.8:50.0,实现了从传统农牧业大区到工业化强区的转变,实现了由偏重工业发展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整体来看,我区产业结构沿着高级化轨道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部不合理、不协调的情况,突出表现为“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这是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中诸多矛盾和困难的根源,更是新时代制约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不断扩大有效供给、不断改善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供给效率,这三者均依赖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世界各国发展实践也表明,没有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就难以形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给体系,也就难以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对我区而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难点、痛点和关键点都在产业结构上,都在实体经济上。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重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结合”的重要要求,即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同创新驱动相结合、同节能减排相结合、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着眼改变我区产业结构“四多四少”的现实状况,立足区情特点,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动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通过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筑牢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迈向中高端

  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加快推动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围绕“优化存量、做优增量”,着力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促进产业结构在动态变化调整中不断迈向中高端,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低端、过剩产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去产能从总量控制向结构优化转变,支持优势地区、优势企业释放先进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积极开展产能置换,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标准和产业政策要求,倒逼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建立市场化调节产能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止新增过剩产能。

  二是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适用技术大力推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调优存量、扩大总量,进一步发挥好传统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例如,对于资源型产业,要加快改变简单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瞄准国际标准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推动资源型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同时,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三是培育壮大非煤产业、非资源型产业。要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在智能制造、智能电网、电子商务、石墨烯、军民融合等领域培育更多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优化大数据发展空间布局,加强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培育大数据核心产业,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四是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我们要立足能源资源优势,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供应保障能力,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发挥大型综合能源基地资源组合优势,构建智慧能源系统,促进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五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突出短板,一方面培育信息、软件、数据、研发、设计、咨询、金融、商务、物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等生产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产业体系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发展教育、培训、健康、体育、养老、房地产、家政等生活服务,支持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需求,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满意度,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在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中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前行

  狠抓重点,做实实体经济。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实体经济是提供有效供给的领域,是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领域。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不能本末倒置。适度发展虚拟经济,目的在于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反哺作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服务,而不能“脱实向虚”。为此,我们需要运用结构性政策强化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强大,三大产业的底盘才会稳固,产业融合的根基才更扎实,因此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决定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对于我区而言,加快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上。要壮大装备制造业,推动重型成套装备、工程机械、综采装备、电力装备等传统装备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通用航空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装备制造业,从而推动我区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

  内外兼修,做强实体经济。做强实体经济既要靠“育种”强化内生动力,也要靠“培土”优化外部环境。一方面,要以创新市场主体健康成长机制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以保护产权、激励创新为重点推动实体经济企业制度变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发挥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二是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引导企业家弘扬工匠精神,支持企业家追求卓越,引导企业家认识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投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振兴和发展实体经济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另一方面,要以“放管服”改革和重塑政商关系为重点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营商环境。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为企业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完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依规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提质增效,做优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既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重视质的提升。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发展高水平实体经济的第一动力,因此依靠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是我区做优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采取更加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构建创新发展动力系统,集聚创新要素、壮大创新产业、倡导创新文化、培育创新动能,用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持续优化创新体制、精心营造创新生态,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我区创新活力释放的“阿喀琉斯之踵”,为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创新动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同样也是发展高水平实体经济的第一资源。我区要坚持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全面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为培养所需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形成各类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分布的人才结构。同时做好“放权、松绑、破壁、激活”的文章,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为新时代做优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从各国发展态势看,服务型制造越发达,在国际竞争中越占据主动。我们要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以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服务化升级,重点发展“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产业链。具体来讲,我区应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对现代农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打造一批以服务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型龙头企业,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鼓励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工业云、农牧业信息化等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需求,为做优实体经济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进入新时代,对表高质量,我们要将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在实践中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推动新时代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前行,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旅游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国际新闻
   第09版:先锋
   第10版:天下
   第11版:沃土
   第12版:广告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激发团结奋进的 强大精神力量
【核心提示】
让“五一口号”的精神永远流传
【核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