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四子王旗脱贫攻坚——

撸起袖子加油干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拖尾子村的贫困户李建青在中加公司基地里做拖拉机手,每月收入3000元。
四子王旗伦图镇富贵村西打花自然村77岁的贫困户孙有成和老伴儿在改造后的新居。
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德胜沟新村。
  致读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力度、工作强度前所未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

  为引导和激励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报今起推出《脱贫攻坚》特刊,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展现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展示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风采;讲述贫困户通过努力脱贫致富的励志故事。在这里,我们将同广大读者一道,共同见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线·日记】

  这里就是我的家

  ◎栗维政(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白音乌拉嘎查第一书记)

  2017年4月7日 晴

  今天,我和工作队员路过牧民王志国的家,顺便过去看看,远远看到他在喂羊。王志国离异,两个孩子自己抚养,由于车祸还落了残疾,靠给别人放牧为生,生活十分艰辛。有段时间他甚至自暴自弃,经常醉酒。

  作为第一书记,我心里很是着急。掌握了一些情况后,我与他推心置腹地交谈了几回,鼓励他发展生产,照顾好两个孩子,不能让孩子继续受苦。在向上级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汇报后,帮他盖起了养殖棚圈和新房子。从此,他又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回到自己久已荒芜了的草坡发展起了生产,羊从20多只增加到80多只。

  王志国看到我们来,非常高兴,早早就迎了出来。看着他激动的眼神,我深深体会到他对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是多么感激,我心里也是暖暖的。

  2018年5月26日 晴

  前一个阶段,牧民们的水井出现了干涸现象。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同时,我联系旗里招商引资回来的企业——乾磊矿业负责人寻求帮助,对方欣然同意为牧民们解决实际困难。今天是打井第一天,一定要来个开门儿红。

  我到驻地的时候,刚好大挖掘机也轰隆隆开来了,我们相约到了指定的地方。没想到刚开始干活儿,问题就出现了。工人们是南方人,和牧民们的语言交流比较困难,各说一套。我一看这情形,赶紧上去左右解释,最后终于达成一致性意见。几个小时后,水井成功出水。看着如涌泉般的井水和牧民们欣喜的表情,我几度差点落泪。

  从2013年驻嘎查帮扶以来,这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尤其是2015年担任第一书记之后,我更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看到牧民们这么需要我们,我们有啥理由不为群众实实在在做些事情啊!虽然一天下来满身汗水和泥土,可是心里美滋滋的。理好今天的事情,明天继续努力,争取把每一户的困难一一解决了。加油!(本报记者钱其鲁整理)

  【我奋斗·我脱贫】

  “付懒汉”富了

  □本报记者  韩雪茹

  ◎讲述者:赤峰市林西县五十家子镇水泉沟村付占山

  今年的6月和往年不太一样,我更忙了,却更高兴了。

  这几天,家里的30亩甜菜进入栽秧关键期,地里离不开人。院里原来种菜的空地都用来育甜菜苗了,也需要人照应。农时不等人,这不,今天一大早,我就招呼了几个邻居过来帮着栽秧。

  趁着中午回家吃饭的时间,我把院里的秧苗都浇上了水。开闸的功夫,看见第一书记于荣奎蹲在育秧地里查看秧苗长势。他知道我上午下地干活儿,专门挑中午过来。看完秧苗又问化肥够不够,还有啥困难。和以往一样,贫困户有啥困难,他们比我们都着急,村里有了扶贫项目,他们比我们还兴奋。要不是这么好的帮扶政策,我家的好日子哪能来得这么快!

  回忆起从前家里困难的日子,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儿。我家只有我和女儿两口人,家里的30多亩地都是坡地,缺水少肥,靠天吃饭,根本打不出多少粮食。有那么几年,连吃饭都成问题了,更别说还要供孩子上学。那时候,种地养不了家,又没有别的生活来源,日子越过越穷,我对生活没了信心,整天喝酒闲逛。村里人都说我懒,背地里悄悄叫我“付懒汉”。

  2014年,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打那以后,驻村干部天天往我家跑,给我讲扶贫政策,还根据我家的实际情况,动员我扩大种植面积,发展养殖。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后来发现这些干部是真心为咱贫困户着想,顶日头冒风雨,把一项项扶贫措施送到了我家。

  识别为贫困户的第一年,我家迎来了10只扶贫羊,第二年有了2头扶贫牛。如今,我家的羊已经发展成了60多只,牛也有6头了。村里坡改梯的时候,我家的旱地终于能浇上水了。这下,我都种上了甜菜,订单农业,省心。去年,我家光甜菜就卖了5万多元,还卖了20只羊和2头牛,再加上产业基金分红2000元,共有7万多元的收入。

  2016年,我家脱贫了。在明白卡上签字的时候,我打心眼儿里高兴,这么多年的贫困帽子摘掉了。村里人都说,照这么干下去,“付懒汉”就要富了。这话我认。从前为啥穷?睡觉睡到太阳照在炕上,喝酒喝到找不见家门。现在,让我睡也睡不住啦,凌晨4点多就赶不及起床,先给牲畜填草饮水,再给秧苗浇水、施肥……太阳刚刚露头,我就下地干活儿去了。现在家里牲口多,今年我又包了30多亩地种青贮,还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这日子真有奔头!

  生产发展起来了,我家生活也改善了不少。以前住的房子破烂得不成样子,再住能把人压在里头。我一躺在炕上就发愁,我们爷俩总不能睡在外面吧。正在这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给我家送来了50平方米的大瓦房,国家补贴了4万多元,我自己只掏了5000元就入住了。女儿上学也不愁,“雨露计划”每年给1500元的助学补助。今年中专毕业了,她说要继续考大专,这主意我支持。咱贫困户就是要人穷志不穷,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幸福日子。

  【脱贫·全纪录】

  美丽辽阔的四子王旗,神舟飞船降落的地方。同时,这里还是国家级贫困县,高寒、缺水,自然条件较差,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农牧民增收困难……

  旗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6年的6090户13739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3581户8328人。

  □本报记者  钱其鲁  皇甫美鲜

  产业——确保稳定脱贫

  66岁的邢全根是四子王旗东八号乡海宽堂村人。过去家里说不上富裕,生活也还过得去。2015年,一场大病让老邢家的生活陷入困顿。2016年,他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当年,旗里一个产业扶贫项目落户海宽堂村,老邢家的旱地全部上了滴灌,马铃薯产量增长了三四倍,每种一亩马铃薯还有1000多元补贴。此外,老邢只花了1000元就买回一只市场价值6000元的当地赛诺公司培育的优质种公羊,配种后每胎能产2到3只羊羔。加上其他扶贫政策的支持,去年,老邢家顺利脱贫。

  肉羊养殖和马铃薯种植是四子王旗农牧业的主导产业。近两年来,该旗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为重点,发展节水灌溉近12万亩,覆盖贫困人口793户,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还出台产业扶贫“菜单式”补贴扶持政策,兑现种植业菜单补贴资金419万元,扶持贫困户2515户5534人。对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通过补贴杜泊种羊的方式,鼓励发展杜蒙肉羊产业,兑现补贴资金912.5万元,,受益贫困户达1825户4016人。

  今年,四子王旗继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贴,涵盖了肉羊养殖、马铃薯种植等10个产业。考虑到目前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偏弱的特点,该旗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以及资产收益,让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而今,资产收益已经成为该旗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带资入股”模式,政府将扶贫资金注入当地最大的两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扩大再经营,贫困户每年坐收4000元。同时,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贫困户还可获得流转费。今年,四子王旗累计流转土地20多万亩,租金从100到200多元不等。中药材种植、肉牛、肉驴、庭院养鸡等新发展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大黑河乡的贫困户郎玉林高兴地说:“过去因为天旱,加上市场行情不好,种地不但不挣钱,还赔了钱。今年,我把家里的十几亩地流转给中加公司,几千块钱稳稳到手啦!”

  兜底——筑牢最后防线

  吉生太镇德胜沟新村的冯志强46岁,头发已经花白。前几年,因为媳妇患了尿毒症,家里一贫如洗。儿子要上大学,学费没着落,冯志强干着急没办法。

  政府的帮扶让他家的生活走出阴霾。媳妇上了低保,医疗费能报销95%以上,每月还有医生送药上门;儿子上大学,政府每年资助1万元……冯志强感慨地说:“我家还能正常地过日子,全靠党的好政策!”

  “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这句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大病对于农牧民生活的重要影响。据四子王旗卫计局局长刘耀华介绍,四子王旗因病致贫人口占全部贫困人口的40%。因此,当地紧紧围绕“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不得病”,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现在,该旗贫困人口慢性病和大病报销比例达到95%以上,年自付医疗费用最高不超过5000元,住院还有补助。仅今年1至4月底,当地共为1529名贫困人口报销医疗费914.9万元,还为2017名贫困户送医送药补贴资金85万元。

  在住房保障方面,该旗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到2017年底,累计撤并村庄147个,新建新村38个,安置农户1704户35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8户1615人。此外,原址新建住房2028户,其中贫困户594户。

  在社会兜底方面,四子王旗对2362户3698名年龄偏大、丧失劳动能力、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500户500人给予现金直补。此外,该旗累计对2757人次贫困家庭在读学生分别给予定额补助,有效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本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四子王旗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对贫困户开展培训和职业介绍活动。两年来,共培训转移37名贫困户,给16名贫困户提供了岗位。还聘用304名贫困户为护林员,72人为村庄保洁员,每人年工资5000元。今年,还将新增护林员800人。

  责任——温暖百姓心田

  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四子王旗压实扶贫工作职责,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督促检查、扶贫干部选用等方面尽可能做到最严密、最细致。

  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基础上,该旗又成立全旗脱贫攻坚指挥部,并明确了责任分工。结合“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调整嘎查村党支部书记6名、苏木乡镇组织委员2名,撤换12个旗直机关党务工作人员16人,调整第一书记26名。

  通过自治区督导组督导、旗督查组明察暗访等方式,四子王旗对工作落实不力的约谈属地和包扶单位主要领导,对有关人员严肃追责,目前已约谈相关责任人6名。

  37岁的石磊是旗社保局一名普通党员干部,2017年8月受旗委组织部选派到东八号乡天顺永行政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石磊就走村入户,了解各村和每个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针对个别村群众出进难问题,石磊向乡里及时汇报情况,凭借精准扶贫政策,为巨成号和后本不太两个自然村维修了5.5公里长的通村砂石路,以前40分钟的路程现在缩短到10分钟以内。柳卜渠、后本不太、巨成号3个自然村没有手机信号,石磊积极协调,在柳卜渠村的山上建成一座联通直放站,使全村39户87人用上了畅通的网络信号。

  【短评】

  打通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钱其鲁

  实践证明,贫困地区要想彻底拔掉穷根、实现脱贫致富,还得从产业上找出路。四子王旗是国家级贫困旗县、深度贫困旗县,经济欠发达、自然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较差、龙头企业少……但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旗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最大限度地配置资源、挖掘潜力,提高贫困户的“造血”能力,不仅让稳定脱贫有了保障,也为当地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儿。

  当前,我区很多贫困地区和四子王旗一样,贫困群众“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不解决这一难题,脱贫攻坚难竟全功。破局之策,就在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制度作用,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既解决好眼下问题,也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精准决定成效、关系成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精准”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要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动态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确保不错进一户,不漏评一人;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因地因户因人施策,真正扶到点上扶到跟上。

  扶贫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包办代替。很多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之所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所以必须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思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是场政治大考、民生大考,更是对干部作风的大考,需要各地各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一层一层压实责任,一级一级上紧螺丝,以作风实、责任实保障脱贫攻坚过程实、结果实,为贫困群众接通奔向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钱其鲁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四子王旗脱贫攻坚——~~~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脱贫攻坚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国内新闻
   第09版:地方·旗县
   第10版:教育
   第11版:文摘
   第12版:悦读
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