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钱?有产业启动资金 肯干!有产业奖励资金

“前借后奖”扶贫模式真牛!

  □本报记者  韩雪茹

  葱茏叠翠,水光潋滟。7月的阿尔山有着别样的魅力。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俗村的国敏小吃部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咱家的羊肉都是新鲜的,每天早晨现宰。这不,收拾完就能下锅了。”赵国强指着案板上的羊肉乐呵呵地说,“羊汤、手把肉、羊肉串都是客人爱吃的菜品。昨天光羊肉串就卖了300多串,按这样的销量,每天一只羊都不够卖啦。”赵国强的小吃店只有5张桌子,旺季每天都是爆满,一天的营业额最高达到了2000多元。

  回想起两年前的生活,赵国强满是感慨。父亲患有脑血栓,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每月还要吃药维持治疗。孩子上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赵国强两口子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一度十分窘迫。2016年,赵国强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时赵国强的压力特别大,孩子还在上学,父亲需要赡养,家里全靠他打零工支撑。他在饭店打过工,学到了些厨师的技术,也对餐饮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找他商量,决定通过产业借款资金帮他开起这个店。”林俗村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干部刘振兵说,这是在充分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帮扶措施,对于帮助这样的家庭脱贫,他非常有信心。

  不久,国敏小吃店开张了。这家不起眼的小店,不仅使赵国强一家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当年,他家的收入就达到了10万多元,这令赵国强和扶贫干部刘振兵都欣喜不已。

  “以前也想过做点小买卖,但是没有钱啥都干不成。现在,产业借款资金这样的好政策就像及时雨,解了咱贫困户的燃眉之急。”赵国强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发展产业,才能积蓄持久的脱贫动力。而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资金。那么,扶贫资金哪里来,要怎么花?阿尔山市一边调研考察,一边摸索实践,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入手,不断创新产业奖补机制。

  该市利用涉农涉牧整合资金,以“前借后奖”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产业借款资金和奖励资金。贫困户根据发展产业的总投资的50%比例申请借款,每户最高可以享受配比3万元的产业借款。产业借款的利息为年利率1%,收取的利息以商业保险的形式反补给贫困户。为了树立脱贫光荣、劳动光荣的发展理念,还对产业发展良好的借款贫困户,最高给予借款资金20%的奖励。目前,全市已发放产业发展借款资金1823万元,其中发展种植业155户、养殖业188户、个体工商户39户。

  在阿尔山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占39.11%,劳动能力有限或无劳动能力群体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对于这部分贫困户,可以与合作社、能人大户合作,通过代耕代种、托管等方式申请产业借款资金,解决无劳动力贫困户增收脱贫难题。这样的扶贫方式既解决了无资源技术、无主导产业、无资金的贫困户脱贫问题,也达到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的目的。”阿尔山市扶贫办主任白秀梅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国际新闻
“前借后奖”扶贫模式真牛!
让奖补机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砥砺前行
贫困户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我区乌兰牧骑参与脱贫攻坚
帮扶羊让我家脱了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