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走村入户访民情、听民声,足迹遍布驻地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想方设法在贫瘠的土地上谋发展、拔穷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们就是驻村工作队。我们将镜头对准他们,采用图片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实时记录驻村工作队一天的工作,并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成稿。生动反映我区各地贫困村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鲜活故事、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
6月10 日,星期三,晴。
早晨7:00
晨曦笼罩了蒲圪卜村的每一个角落。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围坐在一起,打开一大袋烤膜片当作简单的早餐,安静的宿舍瞬间充满了啃膜片的声音。
驻村两个多月来,工作队走村入户,进行了深入调研。若想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实现脱贫不返贫,就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托恩格贝旅游景区与沙漠生态示范区的优势,扶贫工作队的产业扶贫三年规划有了方向。
上午8:00
“今天是土地平整的最后一天,我们赶紧去现场看一看。”队长高海宽与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
蒲圪卜村的集体土地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发动村民整合200亩集体土地,要种植红葱和油菜花,供游客观赏。
不远处,“五同式”教育培训基地工程已竣工,这是针对游客开发建设的民俗体验式的农家乐。扶贫工作队落实了部分内部设施,并联系多家培训企业投资共同开发,争取今年全部完工。这些集体经济不仅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也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务工,还能多挣一份收入。
上午10:00
顺着轰隆隆的马达声,我们跟随扶贫工作队来到了沿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几台大型机械在来回平整土地,已经平整好的土地像豆腐块一样整整齐齐地排着。“在这里种植沙漠水稻,是我们按照村实际情况招商引资引进的扶贫产业规划项目,不仅变废地为宝,改造了大面积的盐碱地,还将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促进水稻产业市场化运作,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 高海宽穿上水靴走进泥泞的河塘中,边说边仔细查看土地平整情况。
上午11:30
从沿河现代农业示范区返回的路上,扶贫工作队路过了旧村遗址。放眼望去,在黄河漫滩中潦倒的院墙和破旧的房屋显得那么暗淡与无望,而这里有着村民们太多的记忆。因此,把旧村遗址打造成影视摄影拍摄基地便成了扶贫工作队的又一个设想。
关于稻田间的两条砂石路问题,村民们有着不同的建议。这段时间,村党支部书记沙永胜和扶贫工作队商量最多的也就是这事。
下午3:00
当扶贫工作队赶到村委会办公室时,沙永胜带着村两委班子与村民代表早早等候在此。与大家进行协商后,扶贫工作队提出的修补堤坝内道路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针对村里的未来发展,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聊了很多,村里的问题也逐一得到解决,沙书记非常高兴,他说:“等稻田间的路修好了、油菜花开了、村民每天早晚都可以过来散散步,健健身。”
下午6:00
旗妇联给高海宽打电话说,为残疾老人李艮小联系的轮椅已经解决。高海宽立马前往老人的家里,转达这个好消息。他还去了白三娥、李连喜家,与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产业发展,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 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晚7:00
忙碌完一天的工作,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登上了村里的瞭望塔,看到四通八达的通村通组道路,看到整齐漂亮的房屋以及成片的产业园,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此时,晚霞洒满整个村庄,让美丽的蒲圪卜村升腾出新的希望。
【采访后记】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恩格贝镇蒲圪卜村北靠黄河,面迎库布齐沙漠,现有户籍人口1717户,常住人口783户,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养殖业,致贫原因主要是大病疾病,有9户国家级贫困户。2018年3月,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管委会的扶贫工作队的4名队员驻进了蒲圪卜村。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扶贫干部发动群众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壮大集体经济,依托乡村振兴,使农民早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