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乌兰牧骑》——永远为草原歌唱

风雨无阻的乌兰牧骑。
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剧照。
  【编者按】

  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于8月8日至18日在呼和浩特举行。锡林郭勒乌兰牧骑倾情打造的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作为开幕剧于8月7日、8日在内蒙古乌兰恰特精彩上演。

  剧目以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草原诞生及发展历程为题材,紧紧围绕主人公那日苏、钢普力布、萨仁高娃的成长经历、命运变迁的脉络,浓缩了乌兰牧骑61年的风雨历程,通过“乌兰牧骑人演乌兰牧骑事”,讲述了一代代乌兰牧骑人始终与基层农牧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境界,升华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乌兰牧骑服务于基层群众的精神始终不变的主题。

  

  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的完善提升任务永远在路上。为实施好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录的创作演出计划,接受文化部艺术司的考核、评估、验收,全体创作人员坚持创作初衷,本着对作品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并且合理吸收各方专家意见,反复揣摩,对该剧作了进一步修改提升。

  □本报记者  邓玉霞

  “穿过大风雪,走过大草原,我的勒勒车来到你面前。坐上我的勒勒车,带你去从前,找到那条熟悉的路,去看当年的草原,从此你会明白,我们的那首歌为什么永远也唱不完。”8月7日、8日,伴随着歌曲《我的勒勒车》优美旋律,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了老一代乌兰牧骑艰辛却美好的往日时光。

  《我的乌兰牧骑》是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而创作的剧目,邀请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剧赵大鸣担任编剧,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国家二级编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篇章《丝路》负责人金美花担任总导演。全剧以4幕剧为框架,以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草原诞生及发展历程为题材,紧紧围绕主人公那日苏、钢普日布、萨仁高娃的成长经历主线,反映了乌兰牧骑60年的风雨历程,讲述了乌兰牧骑始终与牧民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升华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服务基层群众的精神始终不变的主题。 

  简约、朴实的基调贯穿了整台演出。无论是演员造型、舞美设计还是舞台道具,既是对几十年前乌兰牧骑的真情回顾,也不乏艺术气韵,令人感到熟悉和亲切。有观众评价:“这部剧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让我们看到了乌兰牧骑对党和人民的深情”。

  “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乌兰牧骑人的精神,用我们最擅长的方式弘扬它、传承它。我们不能忘记总书记的嘱托,用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关怀!”本剧艺术总监、锡林郭勒乌兰牧骑队长孟玉珍激动地说,在参加此次草原文化节前,他们对剧本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使剧目在人物塑造、整体脉络、民族特色、音乐舞美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还对演员和舞美人员进行了培训。这段时间,演员们每天都加班到后半夜。

  乌兰牧骑是草原上文艺的花朵,开到哪里哪里就有了鲜艳和快乐;乌兰牧骑是草原上的星光和灯盏,照到哪里哪里就有了文化的光亮;乌兰牧骑也是一个个摇篮,为内蒙古培育了无数的艺术人才,创作演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剧中主人公那日苏在那达慕大会上演唱长调一鸣惊人后,被北京文工团看中,但那日苏无法割舍与草原和牧民的深厚情谊,最终选择留下。那日苏对草原的情感和选择,也是无数乌兰牧骑队员无私奉献、坚守基层、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剧中那日苏的恋人女队员萨仁高娃,最后又面临着无法言喻的割舍,最终服从组织要求,调到北京。乌兰牧骑有的队员虽然离开了草原、离开了乌兰牧骑,走到更大的舞台上,但依然在实际工作中传承着乌兰牧骑精神。

  据了解,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2016年7月底完成剧本创作,2016年12月开始正式创作排练,2017年5月3日在锡林郭勒歌舞剧院首次公演。截至目前,剧目已经演出了55场,获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奖,并被评为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和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录。先后参加首届自治区蒙古语戏剧节展演、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区优秀剧目惠民巡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区优秀剧目调演、锡林郭勒盟全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优秀剧目巡演、全区“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精品节目展演、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草原戏剧展演月”演出,受到全区各界观众普遍好评,在全区唱响了传播正能量的草原赞歌。

  锡林郭勒盟素有“民族歌舞之乡”的美誉,长调、呼麦、马头琴等民族艺术极具地域风格。本剧的创作立足于草原文化的沃土,继承了蒙古族传统音乐、舞蹈艺术基因并有所创新,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全剧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为主,辅以地方特色的台词、演唱为基本表现手法,塑造人物个性,展示时代标识,推动剧情自然发展。

  文艺评论作家阮持领评价道:“《我的乌兰牧骑》用多种方式对蒙古族特有的舞蹈、长调以及乌兰牧骑结合时代特点自创的文艺节目等进行了充分展示。打草、剪羊毛、扑救草原火、在牛羊栏上压腿、在河里洗衣服、架着勒勒车演出……生活虽苦,但乌兰牧骑队员们却个个情绪高涨。勒勒车走到哪里,哪里就撒下串串歌声、片片笑语。充满了生机、活力和那个时代饱满的精神气息,是该剧给人的整体感受,也是最感染人和给人以力量的地方。”

  主演斯琴巴特尔告诉记者:“演出结束后,一位75岁高龄的老一辈乌兰牧骑队员,走到后台握住我的手,连连说谢谢!我说应该我们谢谢您才对,有了你们,乌兰牧骑才走到了今天!”

  有观众观看演出后感慨:“这是一场以历史现实为背景的真情再现、一首来自心底的赞歌、一种需要呼唤和推崇的时代精神风貌,简约、质朴、真挚中传递与人的是强大的正能量!”

  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小档案

  总导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  金美花

  编剧: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  赵大鸣

  作曲: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张朝

  截至目前,剧目已经演出了55场,获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奖,并被评为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和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录。先后参加首届自治区蒙古语戏剧节展演、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区优秀剧目惠民巡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区优秀剧目调演、锡林郭勒盟全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优秀剧目巡演、全区“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精品节目展演、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草原戏剧展演月”演出,受到全区各界观众普遍好评。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孟和朝鲁  摄)

  ——幕后花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第09版: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第10版: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第11版:北国风光
   第12版:文艺评论
《我的乌兰牧骑》——永远为草原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