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影《小偷家族》——

悲伤中透着明亮的底色

  是枝裕和的电影,和小津安二郎神似相通。他融会贯通纪录片和剧情片的界限,对社会现实的剖析,对人情冷暖的感悟,在挣扎的底层生活中渲染了脉脉温情。

  片名顾名思义,小偷家族生活窘迫且不光彩,依靠偷窃维持开支。他们生活的地方也毫不起眼,只是隐藏在东京高楼中的一栋破旧平房,但却是这6位社会边缘人的情感归宿,是永远守候家庭成员归来的避难所。他们虽然不务正业、食不果腹,但在这里却收获了共同活下去的亲情和爱。

  六位主人公,可以划分为三组:父子、母女、奶奶和姐姐。每一位成员的生活都有“黑洞”,却成为照亮彼此的救赎者。他们心心相连,生死相依,形成牢固的羁绊。

  每个人都面临生存困境——“奶奶”是提供绵薄的退休金和救济金、聚拢整个家庭的长辈;建筑工人“父亲”搬运铁件摔断腿;洗衣房的“母亲”能干却被辞退;“姐姐”只能通过表演脱衣舞赚钱;两个孩子身无所长。

  在负罪感中徘徊不定的“儿子”,悔悟到偷窃的耻辱,便用偷窃失手的方式来救赎长辈。“奶奶”喂食“妹妹”面筋的画面,令人动容。还有许多一闪而过的细节,让人回味。这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边缘人,抱团取暖患难与共。这种特殊亲情的投射,在悲伤中透着明亮的底色。是枝裕和润物无声地通过倾诉的对象,把只言片语埋在细节中,留给观众去想象去补足。

  这个可怜家庭接触的群体,无论是“父母”的工友,还是“姐姐”孤独对视的哑巴嫖客,山户屋小卖部孤独的老爷爷,他们也都是被生活压弯了腰的小人物。影片最后,“母亲”替所有人背下黑锅选择坐牢;“父亲”送“儿子”坐公交远行而在后面狂追不舍,呐喊其名字,那是无法割舍但又不得不放弃的牵挂。《小偷家族》的开头和结尾,从成员到家庭再到社会,层层深入,构成了一个圆。是枝裕和以锐利之眼和敏感之心观察世事,以慈悲之怀句读人心,克制再克制,静水流深自有暗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从“内蒙古八思巴文篆刻进京展”看当代八思巴文印风
~~~
电影《小偷家族》——~~~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第09版: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第10版: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第11版:北国风光
   第12版:文艺评论
风从北方来
“昭君文化”的现实意义
悲伤中透着明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