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原刮起“文艺风”

乐队在蒙古国演出(资料图片)。
认真排练盅碗舞。
化个妆,演出要美美的。
那音太展示获得的荣誉。
向乌兰牧骑老队员学习乐器。
乐队走进牧民家。

术家组成的“七彩鄂尔多斯”采风团专程来考察这支乐队,深深地被他们的投入和热爱所打动。不久,该乐队被自治区音乐家协会命名为呼和塔拉乐队,意为“草原蓝色乐队”。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呼和塔拉乐队抱着一颗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服务牧民的永恒心,在草原上刮起“文艺风”,创作表演牧民们喜闻乐见的节目,给大家送去欢乐。

当地首支家庭乐队。成立之初,遇到乐器、学习、排练等诸多困难,但是乐队成员从未放弃。

,呼和塔拉乐队抱着一颗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服务牧民的永恒心,在草原上刮起“文艺风”,创作表演牧民们喜闻乐见的节目,给大家送去欢乐。

  □本报记者  包荭  摄影报道

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队员年龄最小的刚满7岁,最大的73岁。这只民间乐队表演的曲目以鄂尔多斯民歌为主,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袤的牧区送上“文化大餐”,受到牧区百姓的欢迎。

  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呼和陶勒盖嘎查,有一支牧民乐队,在草原上坚持演出了33年。

  乐队队长那音太介绍,80年代,草原实施草畜双承包制度,牧民们生产积极性高涨,物质生活富裕了,空闲时间也多了。1985年,他与志同道合的3位牧民成立起当地首支家庭乐队。成立之初,遇到乐器、学习、排练等诸多困难,但是乐队成员从未放弃。

  1996年秋季,由区内外10名艺术家组成的“七彩鄂尔多斯”采风团专程来考察这支乐队,深深地被他们的投入和热爱所打动。不久,该乐队被自治区音乐家协会命名为呼和塔拉乐队,意为“草原蓝色乐队”。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呼和塔拉乐队抱着一颗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服务牧民的永恒心,在草原上刮起“文艺风”,创作表演牧民们喜闻乐见的节目,给大家送去欢乐。

  如今,呼和塔拉乐队每年的大型演出就有10多次,小型演出多达几十次,进校园、进社区,与各级乌兰牧骑交流学习,还受邀赴蒙古国表演。乐队的知名度越来越大,爱好者也不断加入,由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队员年龄最小的刚满7岁,最大的73岁。这只民间乐队表演的曲目以鄂尔多斯民歌为主,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袤的牧区送上“文化大餐”,受到牧区百姓的欢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民主与法制
   第06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天下
草原刮起“文艺风”
传承乌兰牧骑精神
积极备战
可追溯更放心
竞技之“美”
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