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人

  □周涛

  匠,会意字,过去专指木工,后来泛指具有专门技术的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人们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到日常用品须臾离不开匠人,于是在乡村到处散落着从事各种手艺的人,有石匠、木匠、铁匠、画匠、皮匠、瓦匠、绳匠、磨刀匠等。

  记忆里,匠人都是走村串户的,每到一个村庄,不是一声长长的吆喝,就是一阵敲锣声,不一会儿,人们便围拢上来。如果来的是钉锅匠,大家就把破锅烂桶拿来,如果是磨刀匠,就把各种刀具拿来。只要经过匠人的巧手摆弄,一切物件马上旧貌换新颜。

  画匠在乡村被称为“艺术家”。他们凭借一支笔和丰富的想象就可以描画出青翠欲滴的草木和活灵活现的小鸟。小时候在土默特右旗的一个小村庄,亲眼所见画匠河发叔的精湛技艺。河发叔非常勤劳,一大早便开始在橱柜的8块玻璃上作画,主要画花卉和山水。他先把滑石粉用水和成腻子在玻璃上均匀地抹了一层。午饭后,他用粗目砂纸把玻璃上的腻子磨了一遍,最后又用细目砂纸反复打磨,直到光滑平整。第二天,河发叔以浅灰色颜料做底,然后把各种颜料倒在碗碟里调和后开始作画。在4块玻璃上分别画了牡丹花、荷花、菊花和梅花。红色的牡丹娇艳饱满,几只蜜蜂正忙着采花蜜;粉色的荷花立于水中,下面有嬉戏的鱼虾;黄色的菊花蕊独盈枝,上面有两只蝴蝶翩翩起舞;白色的梅花傲立枝头,几只麻雀闻香鸣叫。河发叔说这4种花代表一年四季。在另外4块玻璃上绘4幅山水画,分别是小桥流水人家、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黄河之水天上来、野渡无人舟自横。那时候在土默特右旗的乡村,每有新房建成,第一件事就是画“腰墙”,即炕围画。画匠会根据墙的长度确定画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等。

  印象中,每个村庄都有几位木匠,好木匠非常抢手。村里衡量木匠的好坏主要有两条标准,一是不用钉子,只用榫卯加固;另外就是看会不会做棺材,因为师傅带徒弟一般不会传授做棺材的手艺。家乡的木匠侧重面各不相同,有的专门从事起房盖屋,有的专做耧犁锄耙,有的专门做家具。木匠是手艺人里工具最多的,有大小锯、斧子、锤子、刨子、凿子、锛子、墨斗等,工具都放在自己做的木箱里。最有意思的是锯圆木,用木棒支个三脚架,把圆木架起来,师傅站到圆木上,徒弟坐在圆木下,一上一下,沿着墨线有节奏地上拉下扯,锯末在空中飞荡,圆木变成两半,再变成四半,最后变成各种精巧的家具。我们更喜欢看木匠用刨子推木板,刨花随着木匠师傅的推拉从刨眼儿飞落而下。

  一个木箱,一只风箱,一口铁锅,一个炉灶,这是铁匠的全部家什。他们一年四季游走在村庄之间,每到一个村庄,就会在村中找一块儿宽敞的地方,徒弟迅速把炉灶放好生起火来,然后“啪嗒啪嗒”拉起风箱。这时候,村里人会把废铁拿来让铁匠师傅打制各种需要的工具,师傅看看铁质,如果是好铁,他就会在炉灶里加几块焦炭。当铁块儿烧得通红时,师傅用钳子夹着铁块往砧子上一放,右手迅速握起小锤,喊着拿大锤的徒弟,“大锤跟着小锤打”!话音刚落,“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就在小村传开。师傅不断地翻转铁块,随着铁红的消退,大小锤越打越快,直到反复捶打到所需工具的雏形为止。工具最后成型时,徒弟会知趣儿地躲到一旁,师傅用小锤开始修磨,突然“嗖”的一声,一股白水汽腾空而起,一个物件早已经落入旁边的水桶里。其实,铁匠的技艺就在于能恰如其分地掌握火候和淬火技术,徒弟只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才可以出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弘扬传统文化·走进乡村”系列之毛岱村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汽车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黄河岸边的古韵乡风
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