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勃湾区: 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火车头”

  本报乌海9月12日电  (记者 于海东  见习记者  郝飚  实习生 刘中显)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乌海市海勃湾区在脱贫攻坚中,从提升农区基层党建入手,加强各村党组织建设,通过党组织这个“发动机”带动全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村委会以前乱糟糟,村子发展不起来。去年5月以来,村里发展起了旅游,我们的生意也好了。”王元地村的超市导购员韩荣说。

  王元地村是海勃湾区5个行政村之一。经过前几年乡村改造建设,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危房消失了,水泥路也通到家门口。但是村民仍不太满意,原因就是村委会软弱涣散,村民没有生财之路。

  王元地村的情况在海勃湾区颇有代表性。针对农区基层党组织难以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现实,海勃湾区下大力气全面提升基层村党组织建设,重新选优配强5个村党组织,5名区委常委包联5个村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并强化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仅今年上半年,市区两级就为王元地村所在的千里山镇下拨党费240多万元。

  孔威是区委组织部为王元地村选派的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来自区纪检委,一上任就发现了村里问题的根源。“原村委会违纪导致上访告状多,下辖的3个自然村各不相让,竟然产生不了村委会书记。”

  年仅30岁的孔威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全村51个党员挨个聊,统一思想。新村委会从严肃组织生活入手加强组织纪律——凡是村里的事,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上会讨论,内容公开。同时,所有资料档案全部规范保管。渐渐地,村委会重新树立起了威信。

  王元地村距离市区车程不足20分钟,这里的农家猪肉、面粉、蔬菜等农副产品闻名全市。村子紧邻国家湿地公园——黄河龙游湾湿地。此外,村子还有古汉墓遗址。看到这些优势,孔威从旅游着手搞活村经济。2018年春节前,沉寂多年的王元地村举办了首届年猪节,7000多来自全市的游客让村民增收20多万元。紧接着,“风筝节”等农区特色活动纷纷在这里上演。村里现在开起5家农家乐和民宿,还获得了市区两级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结合村里的优质农副产品资源,新村委会还引进了乌海市鸿兴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打高品质面粉和蔬菜面,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村民小麦,还雇用了10名村民。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新的村委会领导下,以前人气涣散的王元地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巴音乌素村,第一书记刘哲今年4月来了之后,团结原村委成员加强组织建设,带领村委会引进了黄芩种植等3个农业产业项目,解决了村民增收难题。贫困户杨文华靠着在黄芩种植公司做工,实现了稳定脱贫。

  海勃湾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温婧说,在选派各村第一书记时,着重从党性强、有思路、有干劲的年轻干部中选拔。他们下到各村后,村级党组织普遍得到加强,各村的面貌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引进项目、发展文化旅游等方式,补齐了村集体经济短板,促进了村民稳定脱贫。

  海勃湾区扶贫办主任刘中说,在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哪个村的党组织强,哪个村的脱贫工作就好做;哪个村党组织涣散,哪个村的脱贫问题就难解决。目前,全海勃湾区建档立卡人口中,正常脱贫293户553人,未脱贫仅剩8户23人,且全部是因病致贫,在各种政策帮助下,预计今年年底可全部脱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出彩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内蒙古公安
   第09版:地方·旗县
   第10版:公益广告
   第11版:文摘
   第12版:悦读
海勃湾区: 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火车头”
■信息吧
林果喜获丰收
手捧“脱贫羊”心里乐开花
松山区: 各民族亲如一家 共建美好家园
临河区“托管代养”让贫困户乐享养殖红利
心连心 手拉手 结对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