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生无愧对夕阳

——戈夫诗歌创作赏析
  ◎希文

  戈夫先生,蒙古族,1935年生于土默特左旗,1950年满15岁从乡间来到土默特文庙街小学接受启蒙教育,学写第一个汉字。由于上小学的年龄过大和家庭经济困难,校方鼓励他跳级,小学、中学加以后的调干大专深造,仅有12年的读书生涯,接着就离开学校,步入社会。

  戈夫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对传统旧体诗词发生了浓厚兴趣,那些感情炽热、意境高远、哲理深邃的古典诗歌令他沉醉,百读不厌,而生活的历练和积淀成为他思考社会、感知诗词神奇的浩瀚土壤。

  上世纪80年代初,戈夫经常下乡到农村、牧区、工矿企业调查研究,接触工人农民牧民兄弟,与他们学习交流,体验他们豪迈朴素的感情、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于感动和敬佩之中,拿起笔,用五言、七言和长短句记录他们的生活、劳动、思想与事迹。在研习古典诗歌中,戈夫努力克服创作中的弱点,终于结出成熟的果实。《壮行之歌》和《英雄——廷·巴特尔》是诗人的代表作。这是两首篇幅较长的叙事诗,前者写一群年轻志愿者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宏远的理想,后者写下乡知青廷·巴特尔扎根草原、谢绝返城、终身献给畜牧业和草原生态建设的真实事迹和高尚情怀。诗中写道:“长河泻千里,大漠起孤烟。改造大西北,立志何适然。沉潜贫瘠区,苦干花更艳。个个猛着鞭。青春似火焰,照亮宇宙颜。”诗的结尾写到:“英雄廷·巴特尔,牧家好后代。大器云飞扬,建设新家园,大哉言煌煌。”全诗格调高亢,再现了草原奉献者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炽热的感情。

  品读戈夫的作品,会品读到一种自然的感情,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透过那些真诚的文字,让人沉思,并深深感动。在《赠郭洛夫友人》一诗中,他写道:“西京别时雨霏霏,故园归来碧落青。此行千里存一念,难忘郭君三代情。”在《并非不介意》中,戈夫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别人对我的逆耳忠语,我珍重并铭记,严格的标尺做度量,力图改进而获益!别人对我的赞许,我倒要扪心自问:是否当之有愧,是否吹捧客气?”浩然之气,严谨及人,跃然而出。

  戈夫晚年创作了几首台湾纪游诗,如“万家掩映翠绿间,处处水潺潺。奇花异草当窗放,出入分明绿屏障。台湾海峡,潮涨潮落,今日风息已平静”。还有新马泰纪游诗:“路在云中设,人挽彩云飞。壮志三分凌,轻身下翠微。”这些肺腑中自然流出的句子,情辞俊逸,抒情叙事,熔于一炉。

  戈夫认为,研习传统诗学和诗艺固然重要,但又不能过分拘泥,“师法自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刻观察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多练笔、勤思考,才能写出好诗。“唐诗、宋词没有学好,没有学透,没有学深,遗憾得很!回忆这一生既未登过大学殿堂,也无名师指教,半路出家,根底不深,少小贫寒无衣裳,放牛过冬靠太阳。喜寿之年谈学诗,平生无愧对夕阳!”戈夫自谦:“自古文章攀蜀道,何曾容易跻高山。”他用自己生动丰富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热爱是靠近,再靠近,且不离不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韩有义散文集《秋色无限》
~~~◎宋生贵
~~~——戈夫诗歌创作赏析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观察·兴安
   第07版:观察·呼伦贝尔
   第08版:汽车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真情实感 真知灼见
有价值的评论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平生无愧对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