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响彻在昭乌达草原上的长调

◎文/图 吕斌
传承人哈斯巴图表演照片
传承人莲花演唱昭乌达长调
传承人莫德格为学生演唱民歌
传承人莫德格表演中
传承人莲花教授学生识谱
  昭乌达民歌起源地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交融地区,这里的长调风格古朴、刚健豪迈、高亢嘹亮。从演唱风格上来看,行腔平直,华彩性“诺古拉”运用较少。从旋律的风格来看,调式比较丰富,常用离调转调手法。

  昭乌达草原上的长调民歌,包含着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歌曲,更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喜爱,世代传唱。

  ——编者

  我的云青马哟,跑起来如腾云,

  美丽的巴林草原,数它最有名。

  高高的马头,佩带着银缰绳,

  瞪起的两只眼睛,闪电一样的明。

  勇敢的牧民骑着它,

  在草原上飞奔。

  这是广泛流传在昭乌达草原上的一首蒙古族民歌《云青马》。听到这首赞美家乡骏马的长调,作为生活在昭马达草原的人来讲,感到无比自豪。

  长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一种。赤峰市,原昭乌达盟,人口460万,面积9万平方公里,其北与锡林郭勒盟、通辽市接壤,西与锡林郭勒盟,东与通辽市,南与辽宁、河北毗邻,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半农半牧区。

  赤峰市作为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交融地区,可以说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在这里共生共长,在昭乌达草原世代传唱。

  1947年,以音乐家安波为首的冀察热辽鲁艺师生来这里采风探秘,开创了革命音乐工作者抢救少数民族地区民歌的先河。先后出版了蒙汉文本的《内蒙民歌集》,汉文本的《东蒙民歌选》。其中由安波搜集整理改编的《牧歌》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的经典,并成为赤峰市打造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一个靓丽的文化品牌。

  上个世纪60年代,昭乌达盟文化局对流传在敖汉旗乌兰召一带民间歌舞《呼图歌沁》,也称《好德格沁》进行了抢救挖掘,并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汇演。80年代,将其中的14首歌曲,作为民歌的一个类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昭乌达盟文化局组织人力物力,分赴各地,对昭乌达地区蒙古族民歌进行抢救挖掘,先后出版了蒙文本《昭乌达民歌集》(上下卷)、汉文本《昭乌达民歌》,并在自治区获奖。

  长期生活在昭乌达草原的民歌手,演唱的长调民歌在全国大赛中纷纷获奖。如:阿拉坦格日乐,在1965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以一曲《云青马》轰动首都乐坛;白音查干,于1986年在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获得大奖;进入新世纪,长调民歌手哈斯巴图、莫德格在蒙古国长调民歌大赛中获大奖,从而使昭乌达长调民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还有本地的作曲家根据民歌改编的器乐曲,在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中获得大奖。

  蒙古族长调民歌里包含着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演变过程,草原是蒙古人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蒙古族文化的源泉,它不仅仅是一种歌曲,更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调民歌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具有草原文化的独特性,因而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赤峰地区存在着大量的长、短调民歌手,阿拉坦格日乐就是优秀的巴林草原长调歌王。

  阿拉坦格日乐,是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苏木伊斯力格嘎查的牧民。他从小就爱唱歌,因唱民歌声音高亢嘹亮,远近闻名,而被巴林王选入府内当歌手。他受尽了封建社会的剥削压榨,那时真是:王爷巴彦饮酒作乐,老人歌伴泪水流成河。解放后,阿拉坦格日乐获得新生,成为草原的主人,他又拿起了套马杆为公社放牧,山川田野到处响着他动人的歌声,牧民们给他编了一支歌:

  天上的星星千万颗,

  比不上他心中的歌儿多,

  草原上的歌手千万个,

  比不上咱们的阿拉坦格日乐……

  摔跤场上他会唱《摔跤歌》,打草场上他会唱《打草歌》,婚丧嫁娶都要请他去唱歌,甚至当母羊生第一胎,不肯奶小羊时,也要请他去唱《劝奶歌》,直唱得母羊流着眼泪去奶小羊为止。

  1965年阿拉坦格日乐唱着《云青马》,从草原一直唱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会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他演唱的《云青马》,蒙古族比较熟悉的歌唱家胡松华写文章赞扬阿拉坦格日乐。他还曾三次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牧民们听到这特大的喜讯,打心眼儿里高兴,纷纷到阿拉坦格日乐家里向他的老伴儿必德日也贺喜,她的脸上也笑得像花朵一样。

  长调有它的历史渊源。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的两岸,是历史上众多草原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契丹文化的故乡,蒙元文化的传播之地。

  昭乌达草原长调民歌从内容上来说,一是赞歌,赞美草原生活的一些美好事物。二是颂歌,歌唱伟大的英雄人物、宗教信仰。三是宴歌,多在喜宴酒会上唱,感怀父母、赞美友谊、倡导团结、惩恶扬善等。四是思乡曲,基本是昭乌达民歌中较常见的。五是婚礼歌,在婚礼仪式中演唱的歌。六是情歌,情歌在昭乌达草原很多。七是叙事歌曲等等。

  由于西与锡林格勒草原毗邻,受其影响在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流传的民歌,既有锡林郭勒草原长调民歌的特色,也有自己的风格。其特点风格古朴、刚健豪迈、高亢嘹亮。从演唱风格上来看,行腔平直,华彩性“诺古拉”运用较少。

  昭乌达草原东临科尔沁地区,方兴未艾的科尔沁民歌,对昭乌达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

  如今,昭乌达蒙古族长调民歌,已成为赤峰市打造文化大市、文化强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靓丽文化品牌。

  独具风格的昭乌达长调民歌,许多民歌手在国内外民歌大赛中获得大奖,弘扬了赤峰市悠久的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

  独具特色的昭乌达长调民歌,为生活在这里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此改编或创作的歌曲,在自治区及全国大赛中屡获殊荣。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乌兰牧骑,为长调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培养的歌手活跃在旅游园区及全国各地。

  2017年,赤峰市昭乌达长调民歌列入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五批赤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观察·兴安
   第07版:观察·呼伦贝尔
   第08版:汽车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响彻在昭乌达草原上的长调
东迁的土默特人
灵石上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