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行当

  □本报记者  阿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曾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老行当正渐行渐远。走近老行当,就象回到了那已经逝去的年月。

  记忆中,磨刀匠“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抑扬顿挫、高亢悠长,回荡在大街小巷。近日在呼和浩特市丽苑小区附近,看到了一位磨刀匠, 一辆自行车,一条长凳,一块磨刀石,一声吆喝声,陌生而又亲切。师傅姓赵,已年过六旬。他说,“干这一行30多年了,以前每天能磨20多把菜刀,靠着这门手艺养家糊口。现在我的身体还算硬朗,不想让这门手艺白白搁置。”

  赵师傅很健谈,“磨菜刀可不是在磨刀石上打磨一阵了事,而是要经过飞轮打磨去锈,戗刀磨刃,再用粗细不同的磨刀石先后打磨,刀口与磨刀石的角度要恰到好处,手臂的力度也要掌握好,才能不让刀刃受损。”赵师傅说,“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趁着节假日,我就免费给大家磨菜刀,顺便教大家保养菜刀和磨刀的技巧,即充实了生活,也为大家服务了。”

  如今在呼和浩特市难觅磨刀匠,也许他们偶尔会出现在某个住宅小区或街头巷尾。

  每一种老行当,每一个老物件,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记忆。在这些执著于传统老行当的手艺人看来,安静地守着一门手艺,就能过上踏实的生活。

  锤子、剪刀、钳子、钉子、胶水等,修鞋匠雷师傅的工具井然有序地放在一个木箱里。在新城区北垣街一个小小的门脸房里,雷师傅坐在马扎上,目光透过老花镜,聚焦在一双红色的皮鞋上,那些工具在他的手中灵活舞动。这是一双特别旧的皮鞋,已脱线、断掌、脱胶,经过雷师傅的巧手修补如新。“雷师傅的工艺精湛,顾客立等可取。我们看着他敲敲打打,都会觉得时间慢了下来,心静了下来。”一位顾客说。

  雷师傅在北垣街修了几十年的鞋,守着这个传统修鞋店,守着这条老街。“照顾生意的都是老主顾。”雷师傅感慨地说。问他是否带徒弟,他说:“没有,传统修鞋的技艺较难掌握,要想技艺娴熟需要几年的时间。年轻人很少愿意学,我希望把这门传统的修鞋技艺传承下去。”

  许多年前,呼和浩特市还有不少传统爆米花手艺人。走过小巷时,总能听到爆米花手艺人“放炮了”的吆喝声,然后是一声低沉的响声,一股白烟升起,爆米花的香味飘来。随着爆米花机器更新换代,传统爆米花也渐成回忆。

  在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一位卖爆米花的老师傅正在安装转炉式爆锅。他告诉记者,为了学一门手艺谋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购买了一台转炉式爆锅,开始尝试制作爆米花。

  老人姓于,已年过七旬,他说,从一开始因为没有经验与技术频频失败,到如今每一锅爆米花都色香味俱全,20多年的时间,他与这个行当一起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面对爆米花摊前顾客寥寥无几,老人心里有说不出的失落。他叹了口气说:“眼下不同往日,买传统爆米花的人少了,更多的人是来看个热闹。”

  老行当的工艺凝聚着工匠的智慧和心血。那些传统的手工艺,记录了历史的昨天,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保护和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观察·乌海
   第08版:汽车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遇见
老行当
簠与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