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森林跨草原不忘初心再出发

  □本报记者  刘玉荣  李新军

  “精彩,实在精彩!”“看到折子戏《远去的喊山号子》以林区生产生活为主线,反映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给林区人民带来巨大变化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韩建唱《呼伦贝尔大草原》时,就被6次掌声打断。”这是10月23日下午牙克石乌兰牧骑在永兴社区演出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十一假期过后,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各社区、老年大学、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老人密集的地方,都能看到牙克石乌兰牧骑的演出队,他们用欢快的节目营造了浓郁的敬老爱老氛围,并把“政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关怀、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慰藉”通过队员们的艺术加工传递给老人们。

  初冬,呼伦贝尔市11支旗县乌兰牧骑,593名队员穿林海跨草原,深入农村牧区、林场工队、乡镇社区,为基层百姓献上一台台最接地气的精神食粮。牙克石乌兰牧骑是这11支旗县乌兰牧骑的其中一支团队,它始建于1984年,2006年重新恢复牙克石乌兰牧骑称谓。“当年我们26个人只有五六件乐器,服装都是自己缝的,下乡演出全靠马车、绿皮火车,住的是市区西郊00514部队的退役营房。既是办公场所,也是宿舍、做饭和吃饭的地方。1988年的秋天,有一次去索图罕林场演出,因当天已经没有旅客列车,所以队员们协调铁路部门搭乘货运列车赶往演出地。可万万没有想到,列车开到索图罕车站前突然停车不再前行,何时再发车不得而知。队员们怕耽误演出,又急又饿的我们徒步赶往演出地……那时的干劲现在想来都很有力。”回忆起在林区、牧区服务的火热岁月,第一代乌兰牧骑老队员、如今已是牙克石市电视台文艺部主任的魏民讴仍十分激动。

  如今的牙克石乌兰牧骑已经发展到43名队员,有了自己的排练厅和办公楼,演职人员也更加专业化,但他们的舞台始终设在基层林区、牧区、社区,从未改变。

  演出结束后,队员们争先恐后地对记者说着这一年的新变化:“这是呼伦贝尔市为我们配的新车,不仅拉的人多了,还更安全了!”“今年我们创作的小戏《远去的喊山号子》、小品《春天来了》荣获自治区第二届小戏、小品比赛优秀奖。”“牙克石乌兰牧骑被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定为‘实践实训基地’。”

  牙克石乌兰牧骑副队长潘宏娜介绍,牙克石乌兰牧骑成立30多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文艺为大众服务的原则,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市域10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广大人民群众,常年深入部队、铁路、厂矿企业、学校、市区各镇和比邻旗市进行演出交流。演出的主要内容以改革开放为主线,歌颂党、歌颂人民军队、歌颂林业工人、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的回信在队员中反响强烈,也引发了乌兰牧骑人对发展方向的思考。一年来,牙克石乌兰牧骑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微电影、微电影剧本以及说唱快板、舞蹈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节目。刘仁宁是这支乌兰牧骑的舞蹈演员,今年25岁的他已经是8年团龄的老队员了。谈起总书记的回信饱含深情:“我们两口子都是乌兰牧骑队伍的舞蹈演员,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练好本领,把最好的表演献给林业工人、献给牧民朋友。”目前,牙克石乌兰牧骑正在筹备呼伦贝尔市首届乌兰牧骑“一专多能”的比赛,旨在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促进各乌兰牧骑间的交流学习,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截至目前,全市11支乌兰牧骑共完成2018年“百团千场”下基层惠民演出257场次,“草原文艺天天演”惠民演出工程935场次,惠及农牧民观众29.366万人;助力脱贫攻坚演出248场次,观众达9.716万人;宣传、辅导、服务达626场次。新创作1部剧目及10台歌舞晚会,并配合完成编写出版《乌兰牧骑回忆录》的相关文字、音视频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牧区振兴才是最大的‘美’”
“草原绣梦·巾帼匠心” 主题时装秀和草原集市 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全区文化执法技能竞赛 在呼和浩特举行
多彩非遗 走进校园
我区多地雨雪交加气温持续下降
伊利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穿森林跨草原不忘初心再出发
内医大二附院被白求恩医学 发展协会授牌技术合作医院
打造室内小氧吧
新个税过渡期政策带来减税红利
要闻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