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米凉粉成了致富“明星”

米凉粉。
米凉粉汤料。
郝喜明正在制作米凉粉。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琢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有一家“罕台米凉粉专卖店”,这里的米凉粉因口味正宗、风味地道而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500多份米凉粉,年收入近100万元!我们家的生活比以前好了100倍!”东胜区罕台镇村民、“罕台米凉粉专卖店”的老板郝喜明满脸幸福地对记者说。

  11月5日,记者走进郝喜明家的米凉粉制作工作间,隔着玻璃窗看到店员正在把小米熬制成细腻的黏稠物,再用箩子将米汤和残留物进行分离。

  “米凉粉的制作没有什么秘方,舍得下资本,用好原料,口感自然就好了。”店主郝喜明朴实的话语中,体现了质朴厚道的本性和打造优质食品的理念。

  “我们尽量把细节做好,比如在小米的选材上要优中选优,为顾客提供味道更美、干净卫生的优质米凉粉,这样才能将米凉粉打造成全国特色小镇罕台镇的特色美食。”郝喜明的女婿杨智慧接过话茬说。

  郝喜明一边忙碌,一边兴奋地给记者讲着米凉粉制作流程:“将小米熬制一小时左右,待一层细腻的黏稠物出现后,用箩子将米汤和残留物进行分离。在米汤中加入绿豆粉、蒿籽提高筋道感,再熬制40—50分钟,将液态米凉粉在高粱杆盖帘上一层摞一层进行摊晾,累加6—7层后,筋道、爽口的米凉粉就制作成功了。”

  记者看到,许多顾客在店里吃完米凉粉后,还会再打包几碗带给亲朋好友,不会空手而走。一位女顾客说:“这家米凉粉清凉可口,特别好吃,我经常在这儿吃,这么多年来就喜欢他家的味道。”

  郝喜明家的米凉粉店开了快20年了。1999年,世代靠种地为生的郝喜民和妻子靳玉英苦于种地解决不了一家五口人的温饱,就从村里搬到罕台镇上,靠手艺卖起了当地传统特色小吃米凉粉。从此,夫妻二人起早贪黑,搞起了“三产”。

  多年来,他家的米凉粉从选料到制作,每道工序都秉承传统技艺,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年销售额可达100万元左右。米凉粉店也从刚开张时只有三张小桌子、几把破椅子的小店,发展成为拥有大桌、小桌、雅间的特色饭店。老两口还注册了罕台牌商标,带着女儿、女婿一起传承特色餐饮,打造品牌效应。

  接下来,郝喜明打算继续扩大店面,扩大经营规模,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更健康、更绿色的特色食品。

  如今,在郝喜明的带动下,镇上开了好几家米凉粉店,这个特色小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村民们脱贫致富,村民们的收入都比过去增加了两到三倍。郝喜明说:“今后我打算整合资源,按照统一配方制作米凉粉,和其他村民一起合作,形成规模化生产,让我们罕台镇的特色米凉粉走向全区乃至全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一线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地方·盟市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天下
四季常鲜“菜篮子”
远离校园贷 青春不欠债
米凉粉成了致富“明星”
海勃湾区 行人过斑马线 告别“跨栏”
跃“马”扬鞭打造“中国马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