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专家们唠唠科技磕儿”

  □本报记者  李文明

  入冬没几天,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民族团结乡白天最高气温就已经不到5摄氏度。

  朔风寒峭,民族团结乡黄土村里已经看不到走家串户的村民,而村委会里却格外热闹。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10多位有关专家正在为村里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我们单位最大的特色就是做科研,搞科技服务。打井修路我们不在行,但农牧业科技这块大伙有啥需求,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满足。老乡们看看自己还需要啥,都来唠上两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翟琇操着当地方言,打开了话匣子。

  “现在我们村甚至整个民族团结乡都用上了你们免费提供的的燕麦和胡麻新品种,但是我们自己留的种子质量都不高,所以想麻烦专家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们自己也能留下些好种子?”村民康亮第一个说出自己的需求。从2015年开始,康亮种上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提供的优质燕麦和胡麻种子,每亩地增产五六十斤,增收100元左右。今年虽然遭遇旱情,自己家燕麦和胡麻产量也将近300斤。

  “那咱们探讨一下,可不可以考虑在村里设一个育种基地,或者扩大规模给全乡乃至全县建设一个育种基地?”接过村民的需求,翟琇把问题抛给专家团队。

  “在这里设置育种基地绝对可行。我们需要和村里商量一下看看谁家的耕地条件比较好,明年开春播种的时候再选择一块水浇地进行育种。我们科技人员会在种植和收获的全过程对村民进行指导,帮助村民对种子进行提纯扶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成果推广处副处长任龙梅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科技人员下来搞的培训大家能听懂吗?有用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金海接着说道。

  “专家们的培训都能实践。多少种子搭配多少肥料,啥时候施肥,真的特别管用。”两三个村民应声和道。

  村民抛出一个个疑问,专家们给出一一解答。从种植业提质增效、冷凉蔬菜发展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黄土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路径在讨论中愈发明晰。

  “2015年以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对兴和县民族团结乡黄土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通过科技扶贫,我们把农牧科学院的优良成果结合兴和县团结乡黄土村产业需求,让科技成果在当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成果带来的效益实现扶贫。”翟琇介绍说, 3年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马铃薯、燕麦、胡麻、向日葵、玉米等,建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推广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和新型栽培模式,实现农作物增产、提质增效,带动农民脱贫。通过示范,技术辐射服务达8000多亩,黄土村及周边村燕麦品种及胡麻品种几乎全部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品种,品种达到全覆盖,其他农业新技术覆盖度达到60%以上。

  “扶贫任务是重点,但着眼长远,我们更要培育村民的致富产业。下一步,黄土村的发展潜力就是畜牧业。”翟琇说,今年冬天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为村里帮扶对象提供22只种羊,逐步引导村民种养结合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脱贫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观察·通辽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专题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生活
   第12版:公益广告
锡林郭勒草畜产品:“减羊增牛”走高端
傍上大产业 脱贫有保障
九原区旱厕 “一键美颜”
村委会大院晒收获
“跟专家们唠唠科技磕儿”
◎消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