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志愿服务理念 绽放精神文明之花

  □本报记者  及庆玲  

  编者按

  在公交站点、拥堵路口,他们冒着凛凛寒风疏导交通,向行动不便的行人伸出援手;在敬老院,他们为老人包饺子、理发,为老人送去关心和温暖;在社区,他们扶危济困、扶弱助残,为困难群众点亮希望之灯……他们用心帮助每一个人,用爱温暖一座城。虽然年龄、职业、经历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近年来,我区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开展,志愿者已经成为我区文明城市创建、大型体育赛会和各类公益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我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第33个国际志愿者日,本报联合自治区文明办综合处推出专版,通过对全区志愿服务工作成绩和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事迹的深入挖掘,全面展示我区志愿服务者的风采,带领读者共同领略我区志愿者照亮的角落,感受志愿之花开满草原的温暖与感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 “奉献、友爱、互动、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志愿服务行列,“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正在逐渐形成氛围。截至目前,我区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13万人,在团中央志愿者志愿会注册系统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192万人。

  每个时代都有人们崇尚的精神坐标,她激励人们朝着文明进步的目标执着前行。近年来,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工作制度化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培训,打造专业队伍,建设标准化阵地,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托起草原儿女的精神高地和文明家园。

  建章立制 着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者服务提出殷切希望,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2017年9月,国务院颁发《志愿服务条例》,内蒙古全面贯彻条例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全区志愿服务工作更加持续深入地开展,不断强化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建设。

  自治区级和盟市、旗县都建立以文明委为领导机构,文明办为牵头单位,各部门分工负责、协作共建的组织领导体系。先后制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深入推进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志愿者工作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内蒙古关于支持和发展全区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关于加强内蒙古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等,明确了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嘉许回馈等系列制度,形成了志愿服务网络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与此同时,建立内蒙古管理系统平台,在志愿者注册、活动组织、信息展示、星级评定等方面畅通志愿参与社会服务的便利化渠道。

  在统一标志、制度制定、队伍组织等方面做了明确要求,结合实际在文明交通、环境卫生、文明旅游、医疗服务等方面打造专业志愿服务站点,大力开展专业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以打造重点领域标准化志愿服务站点为引领,带动全区商场、酒店等社会化服务场所加强站点建设,并以此为依托推动志愿服务社会化、群众化。

  目前,共建立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窗口单位、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10209个,为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展了“博物弘文、守望相助”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每年组织评选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一直以来,自治区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坚持在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积极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探索建立制度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引领示范 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或文明交通劝导,或走上街头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或走进嘎查村(社区)扶老助残、走访助学,小事大情中,他们用行动传递着真情,用奉献书写着大爱,用双手传播新时代正能量,用行动续写文明乐章。

  品牌就是力量,力量来源于品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德润草原·文明之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带文明上路·携安全回家”“保护山川河流·爱护美好家园”“阳光助残行动”等系列专业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增加了志愿服务在群众中的支持率、知晓率和认同率。

  各地各级卫生、法律、文化、环保、消防、助残等部门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以社区为阵地,制定方案,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家庭美德、文明交通等方面,积极组织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清明节,全区各地与民政部门联合开展文明祭祀活动;中秋节、重阳节,志愿服务组织发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雷锋日,举办大型学雷锋志愿服务再行动活动……

  吕海英出生在赤峰市巴林左旗的一个农民家庭,22岁到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打工。怀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想法,走进空巢老人石奶奶家里,建立起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感情。当奶奶询问吕海英“是否可以经常去看看其他空巢老人”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承诺”,让她从1994年起,将公益事业作为人生的业余爱好,一个猛子扎进志愿服务的“大海”。

  家住呼和浩特市的王舒韵,年过60,热衷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很多网友被她的故事所感动:坚持献血20多年;用多年积蓄帮助呼伦贝尔市一个从未谋面的残疾女孩买了电脑,鼓励她自强自立;为浙江省苍南县贫困山区一个得了绝症生命悬于一线的孤儿慷慨解囊,奔走呼吁……网友们亲切的称她为“娘家”,都说一定要像王舒韵一样做一个热心服务社会、不求回报的人。

  今年55岁的贺惠娟,是乌海市乌达区矿务局黄白茨煤矿买断职工。退休后,闲不住的贺惠娟,在大家扶持下,成立了乌海市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今年8月,在梁家沟街道永昌社区成立了贺大姐工作站。多年来,她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带领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这个大家庭,心系困难、患病、孤寡、贫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送米送面、捐钱赠衣,以解燃眉之急;心系一线职工,逢年过节主动为消防队、环卫、综合执法、公交公司等一线单位职工送粽子、包饺子,带去广大群众关爱与祝福;心系群众出行,每当小区内、街道上路面有破损时,主动拿起铁锹、带上材料,修补破损路面,为附近居民出行提供方便。

  这些先进典型,或以英雄的壮举,或以不平凡的善行,或以正义的力量,或以执着的坚守,不计名利、不期回报,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践行志愿理念。一名志愿者这样对记者说:“每一位市民,既是城市进步的创造者,更是受益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投身志愿服务,用更加文明的行为打造草原‘文明名片’。”

  蒙古族歌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乌兰图雅对记者说: “每一位市民,既是城市进步的创造者,更是受益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投身志愿服务,用更加文明的行为打造草原‘文明名片’。在文艺志愿服务事业中,我始终感到身上肩负着文化责任、社会责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感染、温暖、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2016年7月30日上午,一场主题为:“关爱陪伴抗战老兵 走进武警支队”的慰问活动正式开始。

  7位抗战老兵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分别走上台慷慨激昂的诉说着自己参加革命,报效祖国的亲身经历,把大家带回到那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年代,活动中大家通过与老兵们亲切的交谈与互动,让老兵们感受到了来自党和社会的关注与关怀。 

  此活动,是通辽市科尔沁志愿者协会2014年发起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项目内容之一,从发起活动到建档开展活动,短短4年多时间里,科尔沁志愿者协会由走访到关爱抗战老兵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主题活动11场次,邀请老兵20余人,参与群众千余人,团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让老兵们真切感受到来自党与社会的温暖。

  在巍峨绵延的阴山脚下,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供电分局,活跃着一支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为服务宗旨的绿野志愿者服务队。6年来,他们坚持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困难企业职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关怀空巢老人和残疾人,为残障儿童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成立创卫志愿服务队,清理城市“牛皮癣”、清洗公共场所……

  这样的服务项目、服务组织、服务社区还有很多。满洲里市暖城之家义工联合会“助”福额吉——草原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包头市自强公益协会“授渔”弱势群体创业扶持公益项目、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社区暖心事”……他们身体力行,生动阐释了志愿精神的内涵,也为我们的新时代增添了高度,为我们的社会增加了温度。

  多管齐下 全方位培育志愿服务文化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抓手,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全方位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至关重要。

  全区各地通过“基层大讲堂”等平台,将志愿服务作为市民教育的重要环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赋予志愿服务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励人们的德行义举,培育全社会的志愿服务文化自觉。

  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兴媒体,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和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形式,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推介志愿服务经验,宣传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优秀志愿者典型事迹。

  加大志愿服务主题公益广告的制作刊播力度,生动形象诠释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各级各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呼和浩特晚报携手伊利集团共同打造的“爱在身边•爱心支教”公益活动已经成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内蒙古电视台积极介入公益领域,雷蒙健康小屋、雷蒙读书会等一系列公益活动的开展,使得“雷蒙公益”已经成为响亮的公益品牌;“内蒙古芸公益协会”的成立,凝聚了众多爱心企业和志愿者;北方新报积极主办各类公益活动,正能量不断凝聚,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公众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励精图治 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

  12月1日,晚上10点56分,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微信群热闹起来。

  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善行团公益基金内蒙古分会黄建兵,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他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组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给贫苦户送爱心衣服的照片。各地志愿者协会纷纷向黄建兵发起邀请“欢迎来乌海”“欢迎来锡盟”……

  “筑学•筑梦”“国际残疾日”……各类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照片,每天夜间都会被分享到微信群里。

  实践证明,打造专业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有利于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志愿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共同营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守望互助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自治区集中组织了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3次,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开展了志愿服务助力精准扶贫专题培训,动员各级志愿者和组织参加脱贫攻坚。同时,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安排项目牵头部门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志愿文化和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规范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服务技能和实效。

  依托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开展管理员、骨干志愿者、赛事志愿者培训会200余场。

  组织专业队伍深入社区开展消防、法律、交通、文化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培训500余场。

  组织爱心协会、蓝天医疗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救护服务队等100余个社会组织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志愿者基础知识》《应急救援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等方面培训1000余场。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如今,草原大地上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社会参与面逐步扩大,服务领域更加广泛,优秀志愿服务队纷纷涌现,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已形成。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奋斗,内蒙古的明天会更好、更美。

  

  在行动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部署要求:

  10月29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揭牌。这是自治区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11月23日,满洲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仪式在市体育馆举行。

  (图片均由各盟市文明办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观察·呼伦贝尔
   第09版:要闻
   第10版:影像力
   第11版:读图
   第12版:内蒙古公安
践行志愿服务理念 绽放精神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