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朝阳: 方尺钳台造就北疆工匠

  □本报记者  苏永生

  在方尺钳台旁边,他一站就是30多年。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北疆工匠,中国航天科工六院359厂4分厂钳工组组长郑朝阳用工匠精神,凭借一双巧手,出色地攻克了一道又一道加工难关。

  他使用P15丝锥改制成独特的菱形钻头,实现了某重点型号高强钢小孔精确加工,保证了型号定型批产;设计制作的联结套筒刻线工装,特别是某零件倒棱机的应用,使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设计制作的导线固定环工装,使某型产品合格率由不足50%提升到100%;设计制作的电感固定环工艺装备,使某型产品加工效率提高了10倍。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被自治区总工会命名为北疆工匠。

  工作中,郑朝阳要求小组成员做优每一件事情。某重点型号投产,郑朝阳研究的创新刮研技术和装配定位方法,首次确保了装配间隙设计指标,解决了不同材料不同结构芯模装配间隙难题,为特殊材料芯模加工提供了新的加工思路和方法,并在后续各型号芯模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获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

  参加工作30多年来,郑朝阳带领班组人员创新了一个又一个方法,改造了一套又一套工艺装备,他们完成的100多项技术革新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加工的生产效率。

  2016年,某型号产品缠绕成型后因为脱模出现问题,稍有不慎就会伤及产品。郑朝阳受命解决这个难题。经过4个昼夜的连续奋战,他在极其受限的空间里找到最合适的装夹位置,通过随时调整4个千斤顶的作用力,最终一点点地取出了模具,成功解决这个棘手难题。

  某新型重点产品生产卡壳,如不能及时生产出合格产品,将影响到按时交货。“能不能干,能不能在次日16时前干完?” 企业领导焦急地向郑朝阳询问。仔细查看了这一跨工种的难题后,郑朝阳掷地有声地回答:“能干、能按时完成。”回到班组后,郑朝阳排兵布阵,连夜赶制,提前1小时交付了合格产品,不仅避免了产品报废,而且保障了产品按时交付。

  “作为航天人,如果没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和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就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郑朝阳说。

  除了干好自己负责的钳工活儿外,郑朝阳还经常帮助厂里解决各种“急、难、险、重、新”生产任务中的难题,别人眼中的“分外事”,在他这里都成了本职工作。因此,加班对于他来说也就成了常事。仅2016年,他就加班310天,正常加班常常要干到晚上八九点钟,赶上急活儿就得加班到后半夜。

  企业发展离不开高技术人才,只有让大家的技术普遍得到提高,才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工作中,郑朝阳对自己的技艺从来都不保留,总是全部传授给小组成员。遇到加工难题时,他都会主动帮助大家分析加工方法、传授加工经验、设计制作工装,直至解决问题。名师出高徒,他先后带过的10个徒弟,现在个个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生产骨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乌海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自治区红十字会举行天使之旅—— “一带一路”大病患儿 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座谈会
“每个人都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
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 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城市是我家 文明靠大家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庆祝检察机关 恢复重建40周年庆祝大会
自治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五督导组 督导通辽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郑朝阳: 方尺钳台造就北疆工匠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高质量完成会议各项筹备工作
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在呼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