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察”号要探索火星“内心深处”的奥秘

“洞察号”通过与其同行的迷你卫星传回了火星的第一张照片。
  北京时间11月27日凌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的任务。

  NASA的直播画面显示,经历约7分钟的进入、下降和着陆过程,“洞察”号顺利降落在火星艾利希平原。

  随后,“洞察”号通过与其同行的迷你卫星传回了火星的照片。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首席工程师罗伯·曼宁表示,这张照片意义重大,标志着“洞察”号已经正式开始工作。

  “洞察”号首席科学家布鲁斯·巴纳特表示,“洞察”号对于火星研究有重要意义。至今,科学研究已经掌握了火星表面、大气层、电离层状态等信息。“洞察”号现在的使命是通过探索火星的内核,来分析火星形成的历史,同时增加人类对地球起源的认识。

  今年5月5日,“洞察”号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洞察”号有“三条腿、一根手臂”,展开后着陆器宽约6米。着陆器是“洞察”号的核心部分,在火星上的所有探测活动都将由它来完成。“洞察”号还携带了3部主要科学仪器,分别是地震测量仪、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旋转和内部结构实验仪”,将用于探究火星内核大小、成分和物理状态以及火星内部温度、火星震活动等情况。与前辈“勇气”号、“机遇”号等火星车不同,“洞察”号大部分科学任务将通过原地钻探实验完成。

  有趣的是,“洞察”号出发之前,NASA为了给其造势,还组织了一个“将你的名字带上火星”的活动,即报名者的名字将写入一个芯片,由“洞察”号携带前往火星。活动截止时,全球共有240多万人的名字写入了芯片,其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人名数占据前两位。

  一直以来,人类对火星这颗神秘的红色行星充满兴趣,这个星球被视为人类太空移民的首选目标。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不仅有季节、有昼夜,而且从十几年前发现水冰,到今年发现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存在液态水湖,这些发现大大增加了人类在火星可持续生存的可能性。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郑永春博士曾多次在科普报告中谈到,未来100年人类将移民火星,同时人类在未来20年内或能登陆火星。

  那么,人类距离火星还有多远?

  首先,火星不好去。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月球与地球距离的150倍,重重挑战包括载具和燃料技术如何突破,如何获得足够的氧气、水和食物,以及如何避开或“挺”过太阳风或辐射等危险。

  其次,地球也不好回,宇航员要等到地球和火星再次正确对准轨道才能返航。

  几年前,科幻电影《火星救援》的热映燃起了公众对火星的兴趣,也掀起了火星科普的高潮。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对火星内部却一无所知,这次发射的“洞察”号真的要在火星上打“洞”观察,借此我们可以对火星的内部,甚至是其“心脏”一探究竟。这被形容为对火星进行“45亿年来的第一次体检”。

  根据此前NASA发布的消息显示,“洞察”号主要承担两大科学任务:一是通过探测火星内部火震活动的规模、频率和地理分布,以及陨石撞击火星表面的频率,来确定目前火星地质构造活动的级别;二是通过调查火星内部结构和活动过程,研究类地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按照任务,科研人员制定了6个调查项目:确定火星地核大小、组成和物理状态;确定火星地壳的厚度和结构;确定火星地幔的组成和结构;确定火星内部的热态;测量火星内部火震活动的幅度、速率和地理分布;测量火星表面的陨石撞击率。

  实际上,火星一直都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对象。近50年来,人类共开展了200多次太空探索任务,触角延伸到了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光顾火星的次数就达40多次。近7个月时间里长途跋涉了5亿多公里的“洞察”号抵达火星后,与已经在这片热土上奋斗的“同行”们会合,并肩携手,为人类走向深空继续开疆拓土。

  “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自我追问是人类探索的原动力。“洞察”号要探索的不止是火星的“内心”,更是人类的过去与未来。(本报综合媒体报道)

  (本版图片除说明外均源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乌海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创新驱动重在高端引领
血管支架载药涂层 降低血栓风险
可再生塑料 建成智能自行车道
11月
“洞察”号要探索火星“内心深处”的奥秘
“智能裤子”便利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