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同舟一甲子 军民齐心筑辉煌

——在纪念中国航天与草原结缘60周年暨钱学森同志诞辰107周年座谈会上的报告
  □薛惠锋

  60年耕耘跋涉,峥嵘铿锵!

  60年风雨砥砺,灿烂辉煌!

  60年前,作为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卫星发射中心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诞生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的乌兰夫接到中央的指示后,当即郑重表示,“这是内蒙古的光荣和骄傲”“试验靶场如果定在内蒙古地区,有什么困难,来找我好了。”自此,中国航天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征程,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被书写,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第一位航天员飞上太空,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在此发射……

  60年来,爱国与奉献在这里扎根。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建设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旗帜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专家,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心无旁骛地扎进大漠深处、投身“两弹一星”工程研制中。与此同时,原解放军第20兵团,也就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创造过“奇袭白虎团”光辉战例的10万英雄部队,挺进茫茫戈壁滩,“蓝天做帐地当床,黑河边上扎营房”,日夜奋战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还有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万众一心、百川朝海的团结大协作。可以说,额济纳旗这片土地生动地诠释了光荣与使命、奉献与牺牲、担当与辉煌。额济纳旗作为中国航天的起飞之地,与祖国的尖端国防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与奋斗报国、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60年来,勇毅与忠诚在这里熔铸。在额济纳旗这片土地上,居住着一支土尔扈特蒙古族人,他们曾创造了史诗壮举。当新中国把铸造“利剑”的“摇篮”——东风基地,也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放在这片热土之时,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信任,土尔扈特人义无反顾地让世代生息繁衍的家园,像当年的先祖东归那样开始了又一次大迁徙。从动员到离开,整个搬迁过程没有一户牧民对国家提出过任何怨言。他们让出了以宝日乌拉为核心的5万多平方公里的肥美牧场,赶着7万多头牲畜,开始了长达6000公里的搬迁之路。额济纳人民用舍小家、顾大家的实际行动支持祖国航天事业建设,无私无畏、责任担当的英雄气概在额济纳人民心中根植,胸怀大义、心系祖国的家国情怀在额济纳人民血液里流淌。

  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正确判定形势,保持战略定力,提升战略信心显得尤为重要。遥想当年,我们完全、彻底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突破尖端高技术,建立起敌人不可撼动的国防科技“硬实力”,从根本上改善了国家的安全环境。立足当下,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加剧的情形,“两弹一星”精神依然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作为孕育“两弹一星”精神的原点,我们忘不了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发出的“甘为航天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豪迈誓言,我们忘不了“天气再冷,冻不住我们的热心;岩石再硬,硬不过我们的双手”的澎湃激情,我们忘不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工作作风。内蒙古蕴藏的丰富精神养料,将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成为我们爬坡迈坎、乘风破浪、开拓进取的“关键利器”。

  “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的美好祝愿,激励着内蒙古和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矢志奋斗。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才能实现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结合内蒙古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中国航天十二院以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为抓手,以人才教育固本夯基,以文化旅游丰富内涵,以产业升级提质增量、以改善民生增进福祉,助力内蒙古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军民携手的新辉煌。

  一.脑机思维互联,普惠人才教育果实

  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由于内蒙古幅员辽阔,各盟市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环境大相径庭,教育发展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钱学森晚年一直牵挂着中国的教育事业,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它是一把心锁,牵动着钱老。为此,钱老倾尽20多年的心血,凝聚无限关爱与希望,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学,则是一把心钥。钱学森指出,中国21世纪所培养出的大成智慧学人才,一是要熟悉科学技术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三是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

  科学技术的群体跃进,让人机之间、人脑之间、人心之间,更直接、更广泛、更纯粹的“思维互联”成为可能。例如脑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观察大脑的体积、形态等结构特点,还可观察特定心理状态下的脑活动,从而对动机、情感、需求等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钱学森就提出“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即第五次产业革命。人机结合,脑机互融。集成“人”的情商、“机”的智商,让教学机器实现从“智能”到“智慧”的飞跃,为打破内蒙古教育发展的天花板、实现“教育模式的破旧立新”创造条件。

  中国航天十二院利用航天万象图像传输技术,将最好的教学授课资源传输到内蒙古偏远农牧区的学校。利用三大特点,一是传像素不传数据,保证数据安全;二是体系传输不是点状传输,让学生身临其境;三是没有延时,同步教学,使校区的教师变为辅导老师,让一流的老师进行授课,让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内蒙古偏远农牧区,实现“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科技打通、情感疏通和知识畅通。培养兼具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经验、思维动能和情感愿望的全方位人才,为内蒙古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二.采撷科技精华,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厚,呼伦贝尔大草原、森林氧吧海拉尔、塞外西湖哈素海等景观闻名遐迩,然而遗憾的是,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够,与市场需求对接不足、融合不深,影响了内蒙古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航天十二院打造的星际宇宙乐园,集科技、教育、旅游和体验于一体,把人类迈向太空的“心理需求”转化为“消费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站在太空俯瞰地球”的美好愿望,为内蒙古“抓投入、抓品牌、抓聚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星际宇宙乐园将科学与技术相融合,突破思想的边界,使游客畅游星际探索的美妙中。中性浮力实验室可以让参与者从容体验无重力环境下的空间操作,可调转速离心机可以模拟火箭发射加速时的超重状态,使游客感受火箭发射、飞船返回时惊心动魄的振动。除此以外,通过穹顶模拟,游客可以观察太阳核心的炽热、日冕抛射的震撼,对比太阳系行星的形态各异,探究木卫二和土卫二地表夹层中的未知海洋,探寻迥然不同的星球奇观。

  星际宇宙乐园打造成为中小学的第二课堂,培育青少年科学发展的基础能力和原创能力。青少年通过种植和品尝经过太空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培养年轻人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互动式、参与式的体验,了解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核裂变、核聚变等化学知识,风洞原理、空气流动力学与牛顿运动定律等物理学知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星际宇宙乐园的落地将太空蓝色文明与爱国红色因子相融,助力内蒙古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陈列东风系列导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东方红卫星,神舟号航天飞船等实物模型,把“东风一号”导弹成功发射、“两弹”胜利结合的激动人心展现出来,把“东风二号”导弹折戟沉沙、“曙光一号”中途下马的可歌可泣的经验教训展现出来,把波澜壮阔、催人奋进的中国航天发展史展现出来。游客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耳濡目染,深切感受到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用心血和生命换来的那些国之重器,他们用心血和生命写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草原永续发展

  内蒙古作为中国煤炭产量第一大省,煤炭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能源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内蒙古在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草原的保护与利用上矛盾突出。如何充分利用好自治区资源优势,是实现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钱学森在额济纳旗戈壁研制导弹期间,就敏锐地察觉到沙漠物产之丰富,并不输于鱼米之乡。苍茫辽阔的大漠戈壁并不是不毛之地,人在这种生态环境下可以大有作为。1984年,钱学森应农业科学院院长卢良恕院士的邀请,在农科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的科学构想。强调要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和生物资源,依靠各种高新科技进行生产,把一切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都运用到农业生产上,进行多种经营。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组成严谨的农、工、贸一条龙的综合生产体系,使各项农业尽快产业化,走上民富国强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这就是钱学森提出的继信息革命(也就是第五次产业革命)之后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在这其中,以沙产业为方向,钱学森提出了“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一整套指导思想,并将其应用在甘肃张掖地区。

  阿拉善晴空少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并因地制宜采用温室大棚、滴灌技术等进行生产实践,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使用量,遏制绿洲荒漠化的发展,恢复绿洲生态系统的健康。除此以外,素有“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借助其衍生的经济价值可以有效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产业链加生态链的扶贫解困。以沙草产业为抓手,建立起高度综合、能量循环、科学管理、生态优化、多层次、高效益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示范区”,这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鸣沙王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四.提升人民福祉,创造和合美美大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内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是对生命健康的向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服务于人民的生命健康。

  钱学森在指导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中,通过研究“航天员、航天器、太空环境”之间的作用机理与系统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机-环”系统工程。“人-机-环”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正确处理人、机器、环境三大要素的关系,使人和机器、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以发挥其最大效能。钱学森把人体作为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问题,他曾说过:“人类大健康的中心目的就是认识到人的存在与整个客观世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单独的一个人存在。”对此,钱老对医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医学的四个层次,即:治病的第一医学、防病的第二医学、补残缺的第三医学以及潜能开发的第四医学。这其中,人体潜能开发被钱学森称为“人类大健康中的珠穆朗玛峰工程。”

  人体潜能开发,使人的思想觉悟、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和人体功能大大提高,带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继而引发第七次产业革命。当前,内蒙古正在积极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程。中国航天十二院以天基系统为核心打造的“天地融合、主权在我”的“星融网”,助力内蒙古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通过远程移动医疗诊治和监护,医院监护中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监护并及时救治患者;通过视频交流互动、医生在线指导,既可以防病患于未然,又可以实现患者在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方面的保障服务。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提升内蒙古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钱学森沿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思路,提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以知识密集型大农业为核心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以人类大健康为核心的第七次产业革命,以及后来预言的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第八次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继而引发社会形态的飞跃。中国航天十二院作为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重要传承者,钱学森智库的第一实践者,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指导下,构建内蒙古教育、旅游、文化、生活功能深度融合的完整生态产业圈。

  “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60年来,草原人民和航天人如同那一颗颗最美的胡杨一样,守望相助,休戚与共。60年后,航天人与草原人民齐心聚力,携手同行,定能将这片“五彩斑斓之地”打造得更加绚烂,为赋能新时代、助圆中国梦作出贡献。

  (作者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李秉荣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作形势政策报告
~~~——在纪念中国航天与草原结缘60周年暨钱学森同志诞辰107周年座谈会上的报告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读友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天下
青春奉献新时代 共圆伟大中国梦
风雨同舟一甲子 军民齐心筑辉煌
全区家庭文明建设主题展开展
内蒙古网络文艺家协会成立
观赏版画作品
伊利荣获“中国满意品牌”称号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