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40年全区教育事业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

——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自治区教育地位不断提升的40年,是教育工作持续加强的40年,也是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40年。回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科教兴区战略为统领,在教育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深层次、突破性的变革,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

  一、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从学历教育到继续教育、从乡村教育到城镇教育、从公办教育到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民族教育贯穿其中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有7733 所、在校生总规模达到385.3万人、在校教职工38.4万人。

  历经40年,全区教育实现了从“上学难”到“有学上”、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提前8年实现了国家确定的中长期目标(70%)。提前3年实现“两基”奋斗目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到99%,处于全国中上、西部省区领先水平。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提前实现了国家“十三五”时期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63.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2%,比1998年(开始建立该指标)提高29.6个百分点;“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内蒙古大学成为省部合建高校,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实验室成为全区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加到15所、252个点,有2个学科、2所院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世界排名前1%。

  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40年来,自治区始终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先后实施了“一无两有”、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安、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投资建设了一批新学校和教育园区。2017年,小学生均校舍面积9.7平方米,是1980年的3倍;普通中学生均校舍面积18.6平方米,是1980年的5.2倍。

  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构建起“三通两平台”,全区95%的中小学校接入10M以上带宽,88%的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95%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70%的学校建成同频互动教室,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成为信息化教学新常态。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6位,整体水平位居西部省区前列。

  三、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师践行立德树人蔚然成风

  自治区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全面实施以“国培计划”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培训工程,面向全国招录高学历师范生,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全面提升。1980年全区有13万中小学教师学历不达标,2017年末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达到100%、初中达到99.99%、普通高中达到98.1%、职业高中达到91.2%、幼儿园达到99.8%。

  全方位提高教师政治和工作生活待遇,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自觉做“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教育改革蹄疾步稳,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自治区始终把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从13个方面制定了56个改革方案, 破除了一系列制约教育发展的障碍,解决了一系列影响教育发展的难题,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措施。在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推进足球改革试点工作中,把校园足球改革作为重点,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足球特色学校1650所、足球特色幼儿园300所,建立起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教育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与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目前,全区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专科层次项目扩大到17个;与俄罗斯高校合作举办2个孔子学院,与蒙古国合作举办1个孔子学堂。2017年,我区在校国际留学生达到5691人,公派出国留学生238人。

  五、教育社会职能进一步强化,服务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自治区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大局,坚持植根中国大地、植根内蒙古办教育,源源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40年来,全区累计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200多万名大学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加强创业创新扶持,2018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8.2%,连续6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教育成为培养民族人才的主渠道。我们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加大对主体民族和“三少”民族等学生的支持力度,全区少数民族在校生96.9万人,较1978年增加38.6万人,累计培养50.6 万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是内蒙古的一张亮丽名片。

  教育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1991年至今,高校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发表科技论文和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区90%以上。

  教育成为职业培训的主阵地。全区职业教育累计为自治区培养了200余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人才。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340.7万人次,一大批劳动者掌握了一技之长。

  教育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我们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在经费保障、工程实施上向农村牧区学校倾斜,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举措,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十八大以来,全区共落实学生资助资金364.7亿元,惠及学生3397.7万人次,精准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下转第4版  ■上接第2版

  教育成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广泛开展文明校园等系列创建活动,教育系统全国文明单位达到 18个、自治区文明单位达到250个,6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六、保障更加有力,治理更加有效

  自治区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了各级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制度,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17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762.8亿元,是1978年 578倍。同时,主动回应人民对更好、更公平、更优质教育的期盼,坚持问题导向,下大气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课业负担过重”“大班额”“大校额”“择校热”“乡村弱”“大通铺”等突出问题,人民的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自治区把加强教育地方立法作为推动依法治教的奠基工程,从1988年自治区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开始,陆续颁布了10部地方性法规和1部政府规章,依法治教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领导体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

  发布会上,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侯元、发改委副主任刘丽娟、财政厅副厅长冯建中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我区民族教育一直是全国的一面旗帜,请介绍一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发展民族教育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侯元: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方针,推行“两主一公”办学模式,各学段少数民族在校生所占比例均超出其人口所占比例,主要教育指标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受教育规模和程度实现历史新高。一是加强政策法制保障。1981年印发了《关于教育工作的决议》,1984年“两主一公”写入《民族区域自治法》,2005年颁布《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同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2016年颁布《民族教育条例》。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新型民族关系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了教育督导评估。三是加强“双语教学”体系建设。以蒙汉兼通为基本目标,建立健全了从学前到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各阶段有效衔接、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满足需要的双语教育体系。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从2003年至2006年,每年安排民族教育专项资金200万元,2013年增加到每年6000万元。各盟市财政安排了从30万元到1500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各级财政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投入的专项资金由“十五”时期的近1亿元,“十一五”时期的近12亿元,提高到“十二五”时期的近20亿元。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作举措,体现在财政部门上具体有哪些?

  冯建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1978年支出仅1.8 亿元,2017年达到561.8亿元,是1978年的313.9倍,年均增长15.9%。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1988年开始正式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004年实施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之后统一了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两免两补”政策、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费补助政策。二是制定经费支出标准。2017年自治区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达到小学600元、初中800元,在此基础上对民族学校额外再增加10%公用经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按照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农村牧区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高寒地区和其他地区分别按照1000元/平方米、9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2018年1—11月全区义务教育经费支出284亿元,比上年增加18.8亿元,增长28.3%,其中中央和自治区本级安排资金85.1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改善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就餐、洗浴、取暖等办学条件。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中央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请问,自治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是如何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的?

  侯元:近年来,自治区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实现了所有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其中,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教育建立多元混合的资助政策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建立起了以“两免一补一助”为主,以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建立起了“两免两补一计划”的资助政策体系。学前教育自治区设立了学前教育资助专项资金,按照“地方先行,自治区奖补”的原则,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包括双语授课儿童、城乡低保家庭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予以资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共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64.7亿元,资助学生3397.7万人次。

  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请问我区在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丽娟:一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完成了办学体制改革、健全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等重点改革任务,以及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二是充分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将教育事业纳入五年规划,公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了教育基础薄弱学校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民族高校建设等专项规划。三是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九五”以来,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近百亿元,实施了各类教育建设工程。“十三五”以来,投入8.77亿元支持国家级、自治区级扶贫工作重点旗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请介绍一下我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情况,以及近期教育工作重点有哪些?

  侯元:这次大会是在庆祝第34个教师节当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9月14日,李纪恒书记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议,传达学习大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区贯彻落实意见,布小林主席全文传达了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艾丽华副主席全文传达了孙春兰副总理的总结讲话精神。11月2日,李纪恒书记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坚持优先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署名文章。艾丽华副主席到教育系统调研期间,多次宣讲大会精神。9月30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对谈活动的通知》,11月1日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视频会议。12月2日,组织召开专题报告会。

  近期重点工作: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二是以重大教育惠民工程为抓手,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资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三是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对外交流合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李纪恒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李佳主持并讲话
~~~——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艾丽华作主题发布
~~~张韶春讲话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我区企业界引发热烈反响
~~~董恒宇主持 其其格讲话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扛起主责 抓好主业 当好主角 奋力推动全区党的建设质量向高处跃升
自治区十二届政协 召开第15次主席会议
40年全区教育事业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
自治区政府召开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教育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
全区光伏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民营企业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自治区政协召开“推进内蒙古纳入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对口协商会
内蒙古广电网络公司入户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