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眸改革开放40周年 看首府经济展翅腾飞

数字城管方便监管。本报记者 皇甫秀玲 摄
中国移动云计算中心。彭晓明 摄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张选向非遗研修学员传授清水河瓷艺。
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员模范孙伟。
草原丝绸之路主题公园。
受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代表。
读者在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办理借阅证。
学雷锋活动。
乌兰牧骑惠民路演活动。
托克托县双河镇大羊场村红辣椒喜获丰收。
宪法主题宣传活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就医结报试点签约仪式。
新城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及“智慧新城”逐步完善。
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
  □本报记者 郑学良 刘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呼和浩特也迎来了历史发展新纪元,步入了经济建设的快车道。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已经建设成为“中国乳都”,并荣膺“全球经济增长20强城市”“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目前,全市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43.7亿元,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132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和浩特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27个省会城市之首,年均增长达24.3%。经历了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已经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构筑起以奶牛规模化养殖、设施农业、农畜产品深加工、都市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牧业体系,以高科技、高附加值、非资源型产业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以云计算、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为目标,全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产业项目为支撑,不断补齐发展短板,一大批重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截至2017年,全市投资总量由1978年的1.3亿元增加至1490.8亿元,增长1113倍,年均增速达19.7%,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工业经济实现历史变革

  从工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呼和浩特市可以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优的历史性变革。

  解放初期,呼和浩特市有工业企业150户,年工业总产值938万元,工业行业主要包括发电、制砖、纺织、皮毛加工和印刷等初级产业。197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业体系由“小而弱”的纺织、化工、食品、建材加工制造业,逐步转变为“大而强”的食品加工、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化工、光伏材料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不足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346.8亿元,增长了277倍。2005年,伊利、蒙牛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2016年双双进入世界乳业十强,“中国乳都”地位不断巩固。电子信息、光伏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全市工业呈现出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新局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一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绿色食品、电力能源、现代化工、生物医药、光伏材料、电子信息六大优势产业,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乳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个千亿级产业;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单晶硅产能达到5万吨,多晶硅产能达到5000吨,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到300MW;全市乳制品产量、原油加工量、外送电量、单晶硅产量等均居全区第一位。

  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主动作为,全面构建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有效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提质升级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增强。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96户,占全区总数的37%,居自治区首位。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4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6.24件,均居自治区首位。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79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55亿元,技术交易额1.95亿元。2017年全市R&D为1.2%,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长期处于全区领先水平。

  商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不断提升会展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推动“三外一岸”健康发展等举措,使得呼和浩特市商务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在沙良物流园区建成生活消费品物流仓储中心,8.4万平方米仓储库和128个公路零担单元等基础设施投运,京东、利客等10余家生活消费品企业入驻。在城发恼包物流园区建设快递电商产业园,建成了13.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设施,入驻快递企业12家,日均发送快递量超过40万件。全市形成了金川、金桥、新城、农牧、盛乐等5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商集聚区和1家电商快递产业园。同时拥有电商企业近2000家,培育形成了航天云网、中国薯网、华蒙通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电商交易平台和通研、大白鲨等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电商服务企业。孵化出蒙清、润帛、绿牧食品、琅琨、炊牛娃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网商,前十位的网商和卖家交易额超过2亿元。2015年和2017年分别成功举办两届“中蒙博览会”及多场主题论坛和展览,为提升呼和浩特市“向北开放”工作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蒙博览会”已经成为促进中蒙乃至东北亚地区贸易、投资、旅游和文化交流等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加强了呼和浩特市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办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经济。

  近五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87.74亿美元,利乐包装、阜丰生物、金德瑞贸易、国合电力等重点外贸企业不断壮大;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7家,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4亿美元;境外投资国别在巩固俄罗斯、蒙古国等传统市场的同时,拓展到美国、赞比亚、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地区)的新兴市场,在境外投资的企业发展到116家,其中在俄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企业达54家;白塔航空口岸开通了8个国家和地区的20条国际、地区航线,建成了全区唯一的国际快件进出口通道,国际快件业务覆盖俄罗斯、蒙古国等14个国家、27个城市。

  财政事业保持稳定增长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财政收入规模稳定增长,财政实力日益增强。197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仅为1.4亿元,到198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近4亿元,10年增长了2.6亿元。199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为9.3亿元,10年增长了5.3亿元。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58亿元,10年增长了近148.7亿元。另外,随着呼和浩特市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提高,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此外,呼和浩特市全面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局建设,为首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2009年2月,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和6个专业服务大厅同时挂牌启动运行,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推行集中审批服务为核心,大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协调推进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6月,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挂牌。自挂牌运行以来,狠抓“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并联审批”“政务服务标准化”,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让企业和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为呼和浩特这匹草原骏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飞跃。

  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5.4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7元。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是1978年的132倍,年均增长13.3%,快于全区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是1978年76倍,年均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1.3∶46.8∶31.9调整优化为2017年的 3.9 ∶27.6 ∶68.5 。一产占比大幅降低,二产占比稳步降低,三产占比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15倍,年均增长7.3%。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42.3万吨,是1978年的6倍;2017年肉类总产量达9.9万吨,是1978年的9倍。全市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166倍,年均增长14.0%。2017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18元,是1980年的119倍,年均增长13.8%,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29458元,年均增长1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0元,是1980年的122倍,年均增长13.9%,人均消费支出15257元,年均增长14.0%。2017年,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63084元,是1978年的99倍,年均增长12.5 %。

  现如今,呼和浩特已经从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一座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安居乐业的首府城市,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成为内蒙古及整个北方风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刊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12版:观察·鄂尔多斯
回眸改革开放40周年 看首府经济展翅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