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和浩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渐次推开

  □本报记者  毛锴彦

  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首批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从今年开始在城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面实施以试点引路、分步实施、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为目标的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渐渐进入到居民的生活当中。如今,该市的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如何?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进垃圾分类?就此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目前,呼和浩特市在45个小区试点推行,18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了智能化。记者近日在新城区丽苑小区内的一个智能垃圾回收箱前看到,居民只要点击屏幕上的“纸张”,标着“纸张”的垃圾箱口就会打开,把纸张打包捆绑好放进垃圾箱,位于垃圾箱底部的秤就会量好重量并显示在屏幕上,按照一斤五角钱计算,此次投放的纸张会折算成现金,居民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收到红包。如果居民投放的是饮料瓶,那么,居民点击屏幕上的“饮料瓶”后,只要把饮料瓶上的条形码对准投放头进行扫描后,按照小瓶五分钱、大瓶一角钱计算,同样以红包的形式领取现金。

  “过去我们把废纸、饮料瓶和垃圾混在一起扔掉了,白白浪费资源多可惜呀!现在我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既环保还能换钱,很有意义。” 居民王巧云高兴地说。

  北京绿博公司呼市地区负责人王星介绍,那些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以绑定儿女的手机号,投放可回收垃圾时,折算成的现金可发送到老年人儿女的手机上。目前,绿博公司已经在首府16个小区投放了智能垃圾分类箱,其中新城区有14个、玉泉区回民区各1个。另外,赛罕区还有2个小区投放了智能垃圾分类箱,全市共有18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

  “去年,新城区在丽苑小区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该小区住户2499户,日产生活垃圾五六吨。实行垃圾分类后,每天减少生活垃圾1.5吨。”新城区环卫局副局长樊树说。除了智能化垃圾分类装置,呼和浩特市在老旧小区投放了普通的四类垃圾分类箱。

  据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办公室负责人于凤鹏介绍,目前环卫系统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为56万吨,有3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日处理量为3000多吨。为缓解生活垃圾快速增长的趋势,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就是做好垃圾减量的有效途径。按照要求,今年年底前,呼和浩特市要在45个居民小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现在这项推广工作已经完成。明年,垃圾分类工作将全面展开,到明年年底前,呼和浩特市将再完成255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到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区50%以上的社区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工作,并实现分类户数占辖区总户数的35%以上。

  当日,记者走访了多个小区及公共服务机构,随机翻看了分类垃圾桶后发现,个别小区的分类垃圾投放并不规范,存在“大杂烩”现象,其中有害垃圾乱丢弃情况最为普遍。

  王星告诉记者,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垃圾派用不同的车辆来清运处理。公司设立的垃圾分类专管员本是负责垃圾的二次分类工作,主要就是指导监督居民把已经分好类的垃圾投入到相应颜色的垃圾桶中,但他们往往还要为居民做的不到位的第一次分类“善后”。王星说:“在实际工作中就发现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混投的现象,这与人们的意识没有提高有一定的关系,为此我们设有专管员,专门去进行引导,实在不行只能专管员自己打开垃圾袋进行分类,以方便垃圾运输车辆前来收集运输。”

  对于这一现象,王星十分无奈:“市民其实已经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的概念,混装问题中可回收物基本已经能够排除,就只剩下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对此我们也会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再次分类。”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徐昊认为,加快推广垃圾分类,离不开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加速建成。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必须有相对应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一系列处理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造成整个系统失灵。长期以来,垃圾先分后混就是广受人们诟病的问题。因此,要建成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就必须要抓住重点环节,做到分类精准投放、杜绝先分后混、分类运输系统健全、分类处理设施完善。

  观点

  垃圾分类检验城市文明

  □毛锴彦

  在呼和浩特的部分智能垃圾回收小区,只要将可回收的生活垃圾称重兑换积分,每月可用积分缴纳水电费或线上购买日用品。然后,每天由专人收运,将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通过分拣后送往回收站;织物类则经过分拣,破旧一点的进行再生还原成原料,好一点的进行清洗、擦拭、消毒等处理后,捐赠给公益组织或者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市民的举手之劳不但能小有收益,还可以让社会资源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是普通民众最能直接参与的环保方式之一。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至关重要。然而,实践中,尽管经过了多年的试点、宣传和引导,但是居民自觉、长期参与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的意识还比较弱。究其原因,一是在垃圾处理上先分后混的收集方式让人们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二是缺乏相关知识,三是习惯问题。

  加快推广垃圾分类,离不开居民的广泛参与。垃圾分类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能再让垃圾分类只停留在说教和试点上,而应通过制度规范以推而行之。在日本,垃圾分类精细化程度高,如不同材质的纸张就分为好几类分别进行回收。分类虽然复杂,但日本从幼儿开始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从小培养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我们只有取长补短,吸收有益经验,通过有效的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育公民精细的生活方式,才能尽快完善我们自己的垃圾分类制度。

  加快推广垃圾分类,离不开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加速建成。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必须有相对应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一系列处理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将造成整个系统失灵。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等环节的法治化、制度化,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及时对涉及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因此,垃圾分类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观察·呼伦贝尔
   第11版:出彩
   第12版:读友
呼和浩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渐次推开
民声快线
到人民中间去
立法重新界定 让见义勇为人人可为
“看到群众住上新房我就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