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有到好的转变

——西乌珠穆沁旗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巴拉嘎尔高勒镇一景。
冰雪资源的深度开发。
优质种公羊评比。
产品终端化发展。
牧民新居。
承办国际赛事。
银色乌珠穆沁冰雪那达慕。
2018年白马文化节采风活动引来3000多名摄影家。
  □白沙

  冬季的西乌珠穆沁草原天寒地冻,气温骤降到零下近30摄氏度。天气虽寒冷,却掩盖不住涌动在这片草原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流。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深切嘱托,就是出征的号角!围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西乌珠穆沁旗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锡林郭勒盟主攻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文化旅游业为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结构在动态变化调整中不断迈向中高端,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朝鲁门格日乐是西乌旗浩勒图高勒镇巴彦额日和图嘎查的牧民,家里有3720亩草场。他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养殖乌珠穆沁羊,自从2006年在嘎查成立选育合作社以后,我们养殖的羊质量和销路得到保障,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收入提高不少。”

  近年来,西乌旗扎实推进乌珠穆沁羊产业的发展,建设标准化畜群,建立乌珠穆沁羊标准化畜群2000个,选留培育50000只基础母羊,选留后备种用特一级种公羊5000只。同时培育壮大标准化生态家庭牧场、规范化合作社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乌珠穆沁羊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推进羊肉产业链发展。巴音宝力格是该旗浩勒图高勒镇新宝力格嘎查的牧民,多年来他家的牲畜主要以本地牛为主。通过引导,在总结多年畜牧业经验之后,他卖掉了大部分本地牛,3月份又通过畜牧专项贷款50万元,购买了50头良种肉牛,其中,每头牛有2500元的政府补助,优化了牛群良种。同时,巴音宝力格为了保障牛群品种的质量,对买回来的良种牛实施冷配方式,目前已陆续在接牛犊。

  据统计,该旗今年已引进良种肉牛2182头,存栏100头以上能繁良种基础母牛养殖户达220户,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育肥养殖场3个。全旗良种肉牛改良比重达98%。同时,保障畜牧稳定发展,投入1235万元实施沙源治理工程和草牧业实验点项目,保护草原。草原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成效显著,牧户的积极响应力得到加强,提高了全旗牧民的收入水平。与此同时,推进地方特色马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乌珠穆沁白马保种工作,重点加强乌珠穆沁白马基地建设,做好基础母马选育扩群、选育鉴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白马新类群申报工作。如今,全旗白马存栏6184匹,鉴定白马核心群25群、792匹。

  在建设现代化畜牧业的进程中,该旗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进度,大力推进“减羊增牛”战略,加快引进良种肉牛。与此同时,完成种公羊生产专业户进行鉴定工作,巩固完善种公羊生产专业户200户,标准化畜群2000群,种公羊培育户14户(种羊场),建设乌珠穆沁羊人工输精站点7处。

  畜牧业的发展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今年,西乌旗实施草原禁牧面积54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157万亩、固定打草场面积567万亩。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全旗共发放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禁牧区和打草场补助奖励资金3349.85万元。今年春季,西乌旗在全旗6个苏木镇93个嘎查12400牧户的2157万亩草场内实施春季休牧工作,共发放春季休牧补贴资金1664万元。

  由传统向现代化提档升级道路上,西乌旗全面深化畜牧业科技能力,实现畜牧业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以新型职业牧民、生态家庭牧场、专业养殖大户、牧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加强良种肉牛养殖家庭牧场、养殖场建设,全旗累计标准化规模养殖家庭牧场117家。同时,集中开展牧民专业合作社清理整顿、认定、提升工作,现有示范规范合作社31家,累计带动牧户人数513人,增收200万元。

  西乌旗现有肉食品加工企业12家,通过“企业+协会+牧户”形式,推进可追溯羔羊加工工作,设置1400万元可追溯冬羔早出栏鼓励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乌珠穆沁羊冬羔早出栏专业户。全旗6家屠宰加工企业共加工达标追溯羔羊13.25万只,政府发放补贴资金820万元。涉及牧户1800户,平均每户增收5000元。

  能源产业严守环保底线

  10月20日12时36分,位于西乌旗的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一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

  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一号机组的成功运行,标志着该公司成为锡盟—山东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首台正式进入商业运营的发电机组。一号机组按期投产发电,清洁电能将通过长距离特高压输电通道,为京冀鲁苏地区的经济发展送去新的动力,为沿海地区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西乌旗始终把工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以建设国家重点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为依托,加快煤炭就地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高效节能、近零排放的标准,开工建设了锡林郭勒盟至山东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电源点华润、京能4×66万千瓦电厂,4台机组运行后每年可就地转化煤炭960万吨。白音华高精铝板带2×35万千瓦自备电厂项目,以电解铝产品为载体,实现劣质煤能量的转化和存储,每年可就地转化煤炭400万吨。京能封闭煤棚光伏发电项目,年生产清洁能源661.5万千瓦,全部为自发自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200吨。

  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由依赖煤炭资源为主向多元经济转型。同时,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绿色发展。为确保电源基地项目投产运行后粉煤灰得到有效利用,完善“煤—电—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引进蔚天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在工业固废处理方面,推进白音华渣场建设,鼓励兴安铜锌冶炼公司奥斯麦特炉生产,将危废变固废,提高有价金属回收率,做到“吃干榨尽”。

  按照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西乌旗选取白音华一、二、三、四号露天煤矿和玉龙、银漫、银鑫矿业等大中型矿山作为试点,着力打造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集约高效、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矿地和谐的绿色矿山。截至目前,全旗69家矿山企业,实施分期治理60家、闭坑治理9家,累计治理面积达71.6平方公里,累计投入治理资金3.96亿元。

  该旗在清洁能源的发展中,坚守发展、生态和民生的底线,认真落实自治区园区振兴战略,围绕“煤—电—冶—加”和“煤—电—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两大支柱产业链条,按照“一区三园”(白音华能源新材料园、五间房绿色煤电产业园和巴拉嘎尔高勒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产业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白音华工业园区,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力争把白音华工业园区打造成国家重要绿色低碳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全盟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积极帮助企业减轻生产负担,落实电力多边交易政策,督促企业满负荷生产。今年以来,兴安铜锌冶炼、银漫矿业、玉龙矿业、银鑫矿业等4户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累计完成交易电量4.6亿千瓦,节约用电成本1780万元。

  本着打造锡林郭勒盟改革发展排头兵和园区振兴要先行先试的要求,西乌旗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招商引资,制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努力打造扶持条件优惠、经营成本低廉、要素保障有力、服务优质高效的“政策洼地”和“投资高地”。

  文化旅游 迸发强劲活力

  西乌旗吉仁高勒镇哈流图嘎查的牧民朝格吉勒图是远近闻名的养马达人,也是该旗发展马产业的领军人物。2018年,朝格吉勒图家仅对游客销售酸马奶一项就有13万元的收入。在西乌旗,依托“中国白马之乡”这一金字招牌,创新理念,衍生出更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马产业在广袤的草原上优良发展。

  2012年,西乌旗被中国马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白马之乡”;2016年被命名为中国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7年获得“中华民族大赛马·传统耐力赛”推动奖……依托这些文化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西乌旗全面加大力度,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层次,打造新的链条,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经济板块,进一步扩大了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截止到11月,全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8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收入约5.88亿元,同比增长17%,文化旅游业成为全旗重要的富民产业之一。  

  文化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领域。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缓解就业问题,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加快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旅游业兼具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验交流、人文教育等作用,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

  西乌旗坚持“规划创意先行,保护建设并举,突出草原特色,注重文化内涵”的全域旅游创建原则,以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为主题,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以民族风情为依托,以景区景点建设为载体,以“吃、住、行、游、购、娱”为特色,本着“集中连片,各具特色”的原则,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各项工作。依托独有的白马文化、乌兰哈拉嘎苏木庙宇文化、东部联合旗红色文化、高日罕镇知青文化4大民俗文化、星罗棋布的“牧人之家”等特色旅游资源,通过“点线面”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制定了构建“一中心、两条路、五之旅、六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即:以巴拉嘎尔高勒镇北方草原特色城镇旅游为中心,沿国道207和306线打造特色旅游景点,重点打造草原风光民俗风情之旅、旅游特色名镇之旅、中国最美乡村——脑干宝力格嘎查之旅、乌珠穆沁白马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好乌兰五台、蒙古汗城、成吉思汗瞭望山、游牧部落、哈布其盖、苏力德文化产业园区等既有文化传承,又颇具现实观赏价值的六大景区。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西乌旗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旗长任组长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机构,为创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工作组成立后,依照自治区、盟级制定的旅游规划,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全旗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办法,明确了全旗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基本思路。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建设,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切实为锡林郭勒盟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的进程做出贡献。

  (本版图片由西乌珠穆沁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西乌珠穆沁旗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我们的故事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9版:文艺评论
   第10版:文化
   第11版:彩虹
   第12版:观察·鄂尔多斯
从有到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