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颜值的永联村有了产业

  □本报记者  李文明

  走进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村,村头“永联生态文明新村”的字样首先映入眼帘。再往村里走去,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徐徐展开:水泥巷道四通八达,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成片的树木编织成了一道道绿网,环绕在村道、广场和村民的房前屋后,传统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夏天这里颜值更高,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村里道路两旁树木葱茏,田间农田防护林纵横交错。用咱老百姓的话说,白天不见村庄,晚上不见灯光,下雨不湿衣裳……”永联村党支部书记付继平对村子的“推介”,让记者对这个绿意浓浓的村子充满了好奇。

  付继平说,2012年之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由于村庄占地面积大、空地多,村民房前屋后堆满了柴火垛、粪堆、垃圾堆,脏乱差的村容村貌让当时的村两委班子伤透了脑筋。2012年,五原县委、政府提出了打造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永联村在永联村二社规划建设生态文明新村,这个偏远的村庄掀起一场“绿色革命”。村委会召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商讨,决定以修通村里的主干道为契机,动员村民投入到村容村貌的整治中,大规模造林植绿。当时是永联村七社组长的付继平也参与了这场“绿色革命”。

  “那时候我是村民代表中的一员,村委会一召唤,我们40多个村民代表和村里98名党员一起,自己运送砂石,沿着村里的主干道修水泥路,不管修到哪位村民家门口,都不说二话,很快就清理干净房前屋后的杂物,种上树木。”村民刘树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异常激动。

  短短两个多月,贯穿永联村的南北主干道就修通了,全村7个小组的村民在村庄内外见缝插绿、房前屋后添景增绿。“永联村种树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可没少下功夫。五原大部分是盐碱地,种树就得客土栽植。一般来说,一棵树得换0.5立方米的土,需要从15公里外运来沙土换上,成本很高。”付继平说,尽管艰难,我们仍然坚持不懈。几年下来,仅永联村二组就累计种植各类树木14万株。

  “大伙儿种了这么多年树,也不光是为了用,就觉得树多了好看,空气好,心情也好。以前总是羡慕城里人住得干净,现在是城里人羡慕我们过得舒坦。”说起村里环境的改变,付继平一脸自豪。

  现在,景观点、绿化带、风景林在永联村逐渐成型,村民如同生活在巨大的森林和果园中,可以春天赏花、秋天品果。也正因为如此,永联村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光旅游。

  今年,永联村借助全县鼓励发展连片经济林的契机,集中流转700多亩土地,栽种桃、李子、杏、红枣、苹果、梨等6大类12个品种2.8万株经济林木,成为全县经济林试验示范和教学培训基地。经济林3年后就能挂果,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一个集观光、采摘、深加工为一体的果树经济林示范村呼之欲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第一要务,这片经济林就是我们村产业兴旺的起点。”付继平说,今年,村里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的突破口,开始探索农旅融合、脱贫致富的新路。

  近年来,永联村的年轻人大都流转土地、外出打工。付继平有个想法,希望以经济林为基础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让年轻人回到这片有颜值、有前景的热土。

  记者 手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农村的认知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绿色农产品供给地,还期望它有清新的空气、恬静的风光以及浓浓的乡愁。简言之,就是要有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各地农村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塑造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村落?面对这个时代命题,永联村有了精彩答案——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开展人居环境治理,让新时代的乡村不仅绿起来、美起来,还要发展产业富起来。

  走在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村,整洁的道路、漂亮的民居、宽敞的活动广场,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柳树、杨树、果树,几十米宽的林带随处可见。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在景中,充满诗意。更让人欣喜的是,永联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造林方式由通道林向农防林、生态林和经济林转变,把村庄逐步打造成果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作为一个拥有230万亩耕地的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五原县以规划引领乡村振兴,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完成了782个村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实现了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越来越多像永联村一样的村落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呼伦贝尔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观察·呼伦贝尔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观察·鄂尔多斯
高颜值的永联村有了产业
巴亚尔图的新志向
乌梁素海 野生鸟类增至245种
文化大院 搅热冬日生活
杭锦旗 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体系
腾出正房种“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