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腾出正房种“金草”

  □本报记者  钱其鲁

  在赤峰市敖汉旗,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种地打工之余,还种着一种草,有的一年收入几十万元。

  “这种草叫北冬虫夏草,简称北虫草,是一种真菌,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和食用价值。种1万盆北虫草能收入两三万元,村里不少人靠种北虫草在城里买了楼房。”新惠镇三宝山村村民杨占文介绍道。57岁的杨占文种了十几年北虫草,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他牵头成立的惠州北虫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当地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一家北虫草合作社。

  杨占文说,村里基本都是旱地,村民收入主要靠男人们打工挣钱。十几年前,他在当地打工期间偶然看到有人种北虫草,还挺挣钱,就恳求对方教他种植技术。虽然北虫草种植技术不算复杂,但是投资较大,风险也不小。种了没两年,刚尝到甜头的杨占文由于盲目扩大规模,又遇上市场行情不好,一下子赔了20多万元。承受着巨大压力,他通过销售覆盖虫草盆的塑料纸和绑塑料纸的橡皮筋以及回收、出售废弃的菌盘,4年内终于还清了外债。

  从那以后,杨占文在种草上更加用心和谨慎,并且不时出去考察,掌握了育菌种、接菌等技术,能够提供从原材料和菌种供给、种植指导到废弃菌盘回收等一条龙的服务。北虫草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后,他还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现在拥有社员80多户。

  最近,合作社成员吕喜龙家的北虫草陆续成熟,正忙着采摘、烘干、包装。只见草房里一盆盆虫草基本成熟,北虫草呈金黄色,5至8厘米长,顶端比较大,形状类似火柴。

  今年30岁的吕喜龙家里都是旱地,收入很低。早些年他在外地打工,收入也不理想。爷爷和父亲还常年患病,生活很困难。后来他回到家开始种北虫草。为了更好种草,他们一家4口住到了低矮的侧房里,腾开面积最大的正房种草。

  “一开始我在同村人草房里打工。他们收割一茬就能挣个七八万,看着那一沓一沓的钞票真是眼红。后来我也试着种,在杨理事长的指导下,很快上了手。现在我每年种个1万多盆,行情好了能挣大几万,行情不好也能挣个三四万元。不用操心销售的问题,还能在家照顾家人,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吕喜龙说。

  杨占文说,北虫草种上后,只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平时不用怎么管,不耽误种地,还可以打点别的零工。除了种草的80多户,三宝山村其余500多户村民家家都有人在草房干活,一个家庭妇女每年在草房不定期打工就能挣数千元,如果长期干能挣4万元左右。三宝山、康家店等北虫草种植户比较多的村子,相对一些深度贫困村贫困户要少得多。

  敖汉旗农牧业局副局长韩恩元说,近年来,敖汉旗把发展北虫草、香菇等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目前敖汉旗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北虫草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北虫草1000多万盆,销售额1亿多元。今后,敖汉旗将通过引进新品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做大做强该旗的食用菌产业,使更多农民实现脱贫增收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呼伦贝尔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观察·呼伦贝尔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观察·鄂尔多斯
高颜值的永联村有了产业
巴亚尔图的新志向
乌梁素海 野生鸟类增至245种
文化大院 搅热冬日生活
杭锦旗 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体系
腾出正房种“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