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拉善:大漠深处织就民族团结锦绣

阿左旗蒙古族小学举办“千人沙嘎”比赛。
第三届蒙古族传统服饰大赛。
敖包祭祀活动。
长调民歌大赛。
编织民族工艺手工地毯。
全盟第九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
《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演讲比赛。
群舞《那达慕》。
民族团结模范代表。
  □杨学荣

  寒冬时节,在广袤的阿拉善大地上,一个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近年来,在阿拉善这块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各族儿女心连心,手拉手,追赶全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团结一致、不懈奋斗,开创了阿拉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安宁、人民幸福的大好局面。

  谱写民族团结曲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居住着蒙、汉、回、藏、满等28个民族,24.8万人中少数民族人口为5.89万,占全盟人口的23.75%,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点盟市之一。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在中国国防、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自治区驻军规格最高、军(兵)种最全、军人数量最多的盟市之一。1958年,经党中央批准,在额济纳境内创建了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导弹、卫星、飞船发射试验基地,“神舟”号系列飞船、天宫一号均在阿拉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为了支持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发展,额济纳旗各族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主动让出6万多平方公里的丰美草场,将旗府搬迁到140公里以外的地方,留下了“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动人佳话。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阿拉善盟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宣传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在全盟范围内营造了各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奋进、亲如一家的良好氛围。

  日前,笔者在巴彦浩特镇凯龙名都小区左巴图别立格家看到,家里一片欢声笑语。左巴图别立格有4个子女,随着孩子们长大成家,当初的六口之家如今已成为拥有蒙、汉、回、藏四个民族的大家庭。大女婿是藏族,二女婿是回族,大儿媳是蒙古族,小儿媳是汉族。左巴图别立格夫妇俩为尊重二女婿的宗教信仰,不再购买和食用猪肉,这个习惯至今已保持了24年。小儿媳经常向公婆学习蒙语,现已能用蒙语进行日常对话。左巴图别立格常对孩子们说:“在家里我们没有民族之分,只要一家人相互尊重、团结一心,就能和睦相处、幸福生活。”像左巴图别立格家这样一家多民族共同和谐生活的家庭在阿拉善还有很多。  

  自1983年召开阿拉善盟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截至目前,全盟共召开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有330个集体和615名个人获得盟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9个集体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12名个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一桩桩、一件件留在阿拉善大地上为人们广为传颂的民间佳话,向我们诉说着阿拉善各族儿女同心同德、同向而行的团结奋进光辉历程。

  齐唱民族和谐歌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在阿左旗政务服务大厅双语服务窗口,笔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耐心服务,随着前来办事群众语言使用的不同,工作人员也随时在蒙汉语间切换着自己的语言。“现在的服务真好,汉语表达不是很流利的我以前经常得麻烦子女们给我跑腿,现在有了双语服务窗口,自己就能过来办理业务”。生活在牧区的额尔登朝格图用蒙语向笔者诉说着他内心的喜悦。

  近年来,阿拉善盟在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同时,积极推广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加强和改进蒙汉双语服务,保证了少数民族群众享有平等语言服务的权利。与此同时,通过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不断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立多个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社会团体;着力打造“骆驼那达慕”“巴丹吉林夏力宾杯”国际搏克争霸赛等特色品牌赛事;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依法保障各少数民族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与被选举权利;享有参与地方事务管理、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自由等各项权利,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实现了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目前,全盟主要城镇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率达到100%,规范率、准确率达到98%;全盟146个窗口单位开设了蒙古语服务台和双语服务岗;全盟186名蒙古语文专兼职翻译人员参加自治区蒙古语文翻译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全盟蒙汉兼通翻译人员数达到1081人;涌现出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南斯勒玛、永青加布,全国、全区劳动模范、全区优秀共产党员达能太等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和少数民族人才。

  “唯有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各方权益,才会形成各族群众团结共生的情感认同。多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各民族依法自主管理民族事务。”盟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除此之外,近年来,阿拉善盟特别注重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不断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力促进各族人民的交流交往交融。目前,阿拉善盟已有6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人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58人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阿拉善恒翔公司地毯织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基地;在全盟蒙古族学校陆续建成蒙古长调、蒙古象棋、陶布秀尔、萨吾尔登、沙力搏尔式摔跤等一批非遗传承基地;建成30多座具有现代设备、服务功能较全的文化馆舍,30个苏木镇、198个嘎查村实现了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创作出了一批反映阿拉善地域、民族特色的精品佳作,受到社会大众的热捧。

  共筑民族繁荣梦

  放眼今天的阿拉善大地,一条条新建的道路延伸到偏远农村牧区;一排排新建的民居,万千群众喜笑颜开;一所所崭新的学校,书声琅琅;一道道电网跨越戈壁沙漠延伸到千家万户……这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记录着阿拉善盟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近年来,阿拉善盟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能源和资源类产业项目在民族地区优先布局等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兴边富民”项目资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工作,努力把发展落实到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厚植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据统计,2004年以来,全盟累计争取“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2.8亿元,落实项目283个,主要涉及文化、卫生、教育、种植养殖业、安全饮水、住房改造、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众多领域,对调整边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07年起,盟财政局还设立了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资金,截至去年底,共落实资金2997万元,实施项目550个,使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党的民族政策带来的实惠。

  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0.56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256.4亿元,是建盟初期的45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382元猛增到10万元以上。1980年全盟财政收入只有915万元,2017增加到40.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公共收入达到21.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980年的562元和209元增加到2017年的37585元和16608元,分别是建盟初期的66.9倍和79.5倍。

  一组组有力的数据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阿拉善盟各族群众始终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助合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致力于阿拉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

  近年来,阿拉善盟经济打破发展以“一黑一白”(煤、盐)为支撑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格局。解决了阿拉善的发展困在水上、难在路上,“水困行难”的问题。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阿拉善盟集中财力、物力相继实施了一大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

  截至2017年,全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72公里,苏木镇、嘎查村通油路率和嘎查村街巷硬化率分别达到93%、70%、80%。全盟铁路总里程达到公1691公里,铁路路网密度为60.7公里/万平方公里。2013年全国首家通勤航空试点阿拉善通勤机场建成运行,结束了阿拉善没有民用航空的历史,真正实现了阿拉善交通立体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91亿元,黑河5年累计调水30亿m3,额济纳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盟供水能力达到7.086亿m3,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60%,苏木镇供水实现正规自来水化,农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十二五”末,建成500千伏变电站一座,22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17座。电网线路全长达到2230千米,以22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架、110千伏和35千伏线路为支架的电网结构基本形成。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全盟已建成可再生能源装机103.56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45.06万千瓦,光伏58.5万千瓦;全盟邮政局所31处,邮路38条,总长度达7448公里,通信铁塔865座,2G、3G、4G基站总数达1600多个,旗区所在地、重点乡镇及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与自然村、重点旅游景区及矿区等地已实现移动信号的有效覆盖。

  发展值得肯定,成绩更催人奋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驼乡各族儿女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努力把阿拉善打造成祖国北部边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和谐幸福的亮丽风景线。

  (本版图片均由阿拉善日报社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纪念与回忆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教育
   第10版:观察·阿拉善
   第11版:观察·兴安
   第12版:观察·乌海
阿拉善:大漠深处织就民族团结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