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尔山:蝶变二十二年

油菜花。 高雪梅 摄
国门
阿尔山市骑警。
改造后的棚户区。
棚改前伊尔施平房。
旅游业蓬勃发展。
玫瑰峰之夏。 马玉桩 摄
内蒙古人民医院阿尔山分院专家团健康扶贫义诊活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猴头菇。
界河。
乌苏浪子湖。 柏亚斌 摄
  □张秀玲

  22年前,我国最小的袖珍城市——阿尔山市在兴安盟扩大改革开放中应势而生。

  22年里,阿尔山市在不断探索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边陲小镇摇身蝶变为一座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

  阿尔山市前身是兴安盟科右前旗的一个建制镇,1992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阿尔山经济开发区。

  1996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镇设立阿尔山市(县级),揭开了阿尔山新的一页。

  建市之初提出“旅游观光、疗养度假、边贸口岸、保健饮料”四位一体建市方针,定位为旅游疗养城市,将旅游疗养业作为主导产业,吹响了“旅游立市、旅游兴市”的号角。

  22年沧桑巨变,昔日的边陲小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2年来,始终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加以培育,旅游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阿尔山主导产业、富民强市产业,呈现出“景区大旅游”和“乡村小旅游”同步发展态势,在北部边陲以独特的魅力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尔山市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察地窖摸火墙坐炕头,询问林区职工群众生活状况,要求当地加快棚户区改造,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城市很小巧,建设的也很美”“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阿尔山期间的赞誉,让阿尔山人更加坚定了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决心,要让阿尔山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让阿尔山的旅游业真正火起来,群众真正富起来。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带着党中央的深切期望,阿尔山人积极谋划阿尔山新一轮的发展,奏响了打造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地(中国国家度假地)的发展乐章。

  从棚户区到获得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通往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途中,一幢幢崭新洋气的欧式楼群,总会让途经这里的游人赞叹不已!这里便是阿尔山市新城街圣泉社区。 

  “那是我们棚户区改造后的居民新居。”每当这时,当地干部群众都会很自豪。青砖铺就的路面、安置在小区空地的健身器材、悠闲散步的居民……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连片的棚户区。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尔山市看望棚户区群众,要求当地政府加快棚户区改造建设,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阿尔山市委、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天字号”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借势聚力,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把党的温暖和总书记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历经3年攻坚克难,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完成房屋征收9688户62万平方米,筹措回迁安置房源2829户,已回迁安置1857户,圆满完成阿尔山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头号民生工程。

  如今,破旧不堪的棚户区被现代化小区所代替,历史性地改变了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成功获得住建部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7年7月,我们搬进了6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楼房,冬天再也不用捡柴火烧炉子了。以前住在不到30平方米的旧平房,烧煤冒出的烟把屋里都熏黑了,可埋汰了。冬季特别冷的时候,一趟趟的运煤块,屋里烧多少煤都感觉冷。现在好了,没什么事就和邻居们聊聊天、打打牌、跳跳舞,生活过得别提多开心了。”阿尔山市新城街圣泉小区周秀荣说起生活的变化感慨万千。

  在阿尔山市新城街森旺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万春红说:“我们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达1300平方米,建有图书阅览室、书法室、棋牌室、健身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日间照料室。社区活动丰富多彩,有红歌新唱、快板、诗朗诵、包粽子、广场舞各种活动,居民们都踊跃参加。盟里还给我们社区的老年乌兰牧骑队发了锦旗呢!”

  棚户区改造,不仅让群众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新楼房,还让他们过上了美好生活。

  为解决棚户区居民生产发展问题,阿尔山市积极实施政策统一、产业集聚的安置方式,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群众的产业发展问题,为棚户区改造自主创业居民提供每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并免费为棚改居民提供相关技能培训。目前,白狼林俗雪村、新鹿村、昊达庄园、移民新村、特色养殖园区、种植基地等一批产业基地已经建成或正在抓紧建设。通过棚户区改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促进阿尔山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年近70岁的张义江见证了阿尔山40年来的变化:“作为本地人,我1988年从事法官工作,退休后又被阿尔山市法院返聘回去,对阿尔山非常有感情。”在他看来,阿尔山城市更大了,街道更宽敞热闹了,一片片的平房变成了一幢幢高楼,泥泞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杂草丛生变成了花园美景……这可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

  阿尔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按照建设“生态宜居”旅游名城这一目标,努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改善生态,全面提升了城市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和旅游城市魅力,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的阿尔山都是‘板夹泥’房子,哪有现在这么漂亮的城市建筑。如今,我们有了设备先进的医疗园区、教育园区,通了飞机,搞起了旅游,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看着阿尔山日新月异的变化,1959年从山东老家来到阿尔山林业局工作的老职工孙德玉也是感慨颇多。

  眼下,阿尔山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五城同创”中,不断优化城市管理水平,以景区化的理念打造优美环境,以园林化标准扮靓乡村田野,让居民生活在美景中,让游客流连于画卷里。

  在安居的基础上,阿尔山市全面启动了中芬低碳生态示范城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旅游名城中,提升着百姓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

  从边陲小镇到国际旅游名城

  “阿尔山具有中国北方阿尔卑斯山的美称,这里的景色美,建筑物独具异国风情,仿佛走进了欧洲小镇。”来自北京的游客许炼说,阿尔山是他去过最美的地方之一。

  昔日久藏深闺人未识的阿尔山,坚持旅游兴市发展战略,22年来始终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加以培育,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保护和开发中,使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城成为名城,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第一担当,从最初的年接待游客总量几千人次到现在的年接待游客总量近百万人次,让阿尔山走出了一条旅游发展与生态协调、富裕与美丽双赢的发展之路。

  多年来,如何更好地开采这座旅游富矿,阿尔山人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一组数据折射出阿尔山22年来旅游业的巨变:1992年至2000年,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370人次,国内游客15963人次,没有一家旅行社和一个专业的导游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7年,共接待游客359.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43亿元,同比均增长20%。

  “旅游是一项幸福产业,也是一项富民产业,阿尔山市旅游发挥了普惠效应和富民效应。目前,全市6.8万人口中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已达4万余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并分享参与旅游发展的红利和获得感。”阿尔山市旅游局局长白峰说。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阿尔山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我们要捧好生态环境这个金饭碗,坚守发展的最大本钱,确保阿尔山生态底色永不褪色,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兴安盟盟委委员、阿尔山市委书记高长胜说。

  阿尔山市区位独特、资源富集、组合度高,拥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和3个国家湿地公园,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4个乡镇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是全国首个生态系统核算县级市。2018年阿尔山市获得“中国气候生态市”殊荣,成为我国首批获得“国家气候标志”城市。

  22年来,阿尔山历届班子始终坚持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目标不动摇,先后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级地质公园,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获得双项殊荣的旅游景区。并接连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火山温泉地质公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滑雪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全国森林旅游城市示范区、中国冬季特色旅游度假胜地等美誉、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殊荣。

  “现在的阿尔山,依靠智慧景区运维中心的大数据平台,分析游客需求,适时完善基础设施设备,WIFI全覆盖、智能售票系统和掌上阿尔山APP等10多个项目都是新增加的功能,不仅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游客们的游玩过程也变得更加便捷有趣。”阿尔山旅游公司总经理张宇激动地说。

  以节促旅、以节扬名。国际养生冰雪节、内蒙古花季旅游暨阿尔山兴安杜鹃节、森林音乐节、中俄蒙消夏音乐节已经成为阿尔山市的品牌节日,成为阿尔山市展示旅游资源,提升美誉度、知名度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今年9月16日-18日,以“全球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阿尔山论坛在阿尔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办。阿尔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能满足举办国际和国内论坛、会议、展览等多种大型公共活动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阿尔山城市气质,成为当地一大新景观。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地方,阿尔山是自治区重点打造的旅游地区和向北开放的窗口。近年来,阿尔山通过科学规划和品牌创建,逐渐让世界看到了这里无与伦比的资源禀赋和集养生、休闲、度假、高端会议、大型体育赛事于一身的国际旅游胜地的优势和潜力。

  阿尔山与蒙古国边境线长约93.43公里,蜿蜒流淌的努木尔根河勾勒出两国的边境线。阿尔山口岸与蒙古国东方省的松贝尔口岸隔河相望,是国家东北振兴规划确定的向俄蒙开放的重要通道,是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

  阿尔山市口岸管理局局长杨绍健自豪地说:“毫不夸张地说,阿尔山口岸是中国最美的跨境旅游口岸。阿尔山集大森林、大草原、大雪原、天池群、温泉群、火山群于一体,旅游资源组合度世界罕见。蒙方一侧是世界级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边境游既可以领略异域风情,还可以通过互市贸易开展经贸交流。”

  阿尔山口岸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5个国际性口岸之一,阿尔山市以打造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口岸城市为目标,正在积极推动开通阿尔山——乔巴山——乌兰巴托、阿尔山——伊尔库斯克——乌兰乌德、阿尔山——首尔——济州岛等航线;计划投资2.58亿元,对阿尔山机场航站区实施改扩建工程,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阿尔山航空口岸正式开放。

  眼下,阿尔山口岸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阿尔山市正在以口岸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界碑、国门、大桥、门山、三角山带,借助毗邻蒙古国的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到口岸旅游,努力将阿尔山口岸打造成绿色、生态、环保的跨境旅游口岸,正在朝着建设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打造中蒙最大的跨境旅游生态口岸的目标大步迈进。 

  “旅游+口岸”,将让阿尔山风光更美,百姓更富。随着阿尔山生态旅游口岸的繁荣发展,“旅游+口岸”乘法效应越来越凸显,定会让阿尔山的老百姓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阿尔山市委宣传部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纪念与回忆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教育
   第10版:观察·阿拉善
   第11版:观察·兴安
   第12版:观察·乌海
阿尔山:蝶变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