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乌兰牧骑的新机遇

◎阮持领 唐胜利
本报记者 李新军 摄
  乌兰牧骑在新时代面临着新任务、新考验,笔者认为这需要做好 “准确把握”“精准落实”“练好内功”三方面工作。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回信精神,再探乌兰牧骑形式及精神实质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短短不到300字的回信中,涵盖了丰富的内涵,概括了乌兰牧骑精神实质和发展要求两个实质内容: 

  一是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乌兰牧骑形式据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产生。队伍“短小精干”,仅有约10个队员;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样样精通;节目“小型多样”,易于演出;乐器“简单轻便”,少时只有四五件;全队只要一辆马车便能拉走,因而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肯定的也正是这种精神——“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二是坚持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是乌兰牧骑取得巨大成就的强大动力源。乌兰牧骑不仅是一支传播文化的队伍,也是一支践行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工作队,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在艰苦的条件下,承担和完成了文艺演出、宣传辅导、生产帮助、生活服务等多项任务和功能,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真心拥护。乌兰牧骑队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三是以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成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一代乌兰牧骑人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坚持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于基层牧民生活的宝贵精神及大爱情怀。树立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乌兰牧骑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全国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其“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的精神实质不仅是乌兰牧骑的精神实质,同样适应所有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组织和文艺院团。

  二.精准落实精神要求和各项政策,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推动乌兰牧骑健康发展

  今年5月中旬,笔者对部分地区乌兰牧骑及相关旗县文艺院团进行了调研,从个性发展历史、当前现状和问题、诉求中总结共性内容,探证乌兰牧骑在新时代的发展任务及机遇。当前乌兰牧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专业文艺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剧本、曲目、舞蹈、音乐等各类编创人才;演出创作经费不够充足;旗县乌兰牧骑排练场地等基础设施设备还没有得到充分更新改善;新老队员更新不快,急需的专业表演人才招不进来;乌兰牧骑队员普遍职称较低;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不高,存在就餐住宿、子女入学难等问题,留不住人才。

  自治区党委先后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和《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意见》,各地也相应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对加快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从政策、经费、体制、机制、编制、创作、演出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一是要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和当地政策,解决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等具体问题;当前,自治区对全区乌兰牧骑进行了第七次考核评估后,设立专项经费3040万,用于全区优秀乌兰牧骑的惠民演出经费发放和评估奖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节目,设立民族艺术发展专项经费800万元,对入选的包括乌兰牧骑创作演出的舞台剧和小型剧目予以奖励。各地也都以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演出经费、加大补贴力度等方式,加大对乌兰牧骑的经费投入。二是增强乌兰牧骑自主用人机制,解决好老队员分流安置,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培养后备人才。三是加强编创人才、一专多能演员的招录、考核、培训,提升乌兰牧骑及文艺院团整体编创和表演水平。四是落实好自治区支持新建或改扩建旗县区标准化的乌兰牧骑办公场地、剧场、排练厅等基础设施、演出设备。五是对做出重要贡献的乌兰牧骑队员,在荣誉及职称评审时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三.发扬传统,练好内功,推动创新,担负起新的使命

  “打铁还得自身硬”,在新时代,要保持乌兰牧骑红色基因不变,继续传承、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和精神,要让草原上这面“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旗帜高高飘扬永不褪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担负起新的使命,首先还得练好内功、推动创新。

  在新时代,乌兰牧骑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在现有条件下,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把坚持为基层人民群众演出和服务作为根本任务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扎根生活沃土,植根民族文化热土,深挖自身潜力,激发自身活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续发扬乌兰牧骑精神,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艺术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宏大实践作为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树立精品意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实现内蒙古文艺创作由“高原”到“高峰”的跨越。

  在此,笔者建议,乌兰牧骑的发展要避免几种倾向、发挥好一支力量。

  避免几种倾向:一是在当前不断改善的各种条件下,各支乌兰牧骑、相关文艺院团,要准确把握总书记回信精神实质,在新时代下更好地为服务基层群众出新招实招,切实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二是现有乌兰牧骑要继续保持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在新一轮机遇中展现新的生命力;其他文艺院团要践行、传承乌兰牧骑“一辆马车文化工作队” 精神,而不是刻意追赶“乌兰牧骑”称号的列车;三是不盲目编创排演所谓的大手笔、大耗费、高档次的节目,不以简单的获奖为价值取向。

  当前社会各层面和民间蕴藏着大量的文艺团队和爱好者,实力强大、热情高涨,但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归属,没有发挥特长的舞台和用武之地。如何整合和运用好这支强大的队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正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群众中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的具体体现。

  抚今追昔,一代代乌兰牧骑人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坚持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于基层牧民生活的宝贵精神及大爱情怀。树立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各地乌兰牧骑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担当,甘于奉献,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更好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更好地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传播党的声音和关怀,更好地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阮持领 唐胜利
~~~——读杨瑛散文集《河流》
~~~
~~~——刘海豹乡土诗评析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北国风光
   第06版:文艺评论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彩虹
新时代乌兰牧骑的新机遇
清风徐徐白云悠悠
新年寄语
镰刀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