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正创新 唱响内蒙古“好声音”

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身着盛装的各族各界干部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本报记者 王磊 摄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团结社区的“红色电波”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正在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我区继续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七进”活动,让干部群众掌握了新思想,迸发出新力量。本报记者 马建荃 摄
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首届全区农牧民文艺节目展演在呼和浩特市如意广场举行。本报记者 王晓博 摄
呼和浩特融媒体传播中心工作人员对党的十九大专题进行编辑加工和数据监控。我区积极打造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的“草原云”平台,2018年确定首批融媒体中心建设旗县38个。本报记者 于涛 摄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图书馆的图书流动服务车为村民服务。从2017年起,呼和浩特市启动“鸿雁悦读”计划,通过流动服务车定时定点走进旗县、乡村提供借书服务。本报记者 安寅东 摄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中宣部组织15家中央主流媒体走进库布其沙漠地区进行集中采访,中央主要媒体刊播重点报道370多篇。 见习记者 刘金鹏 摄
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央文化宫惊艳亮相的《友谊的彩虹》文艺演出中,齐·宝力高向蒙古国友人赠送马头琴。该演出是“感知中国”中国内蒙古文化旅游周的重要活动之一。 本报记者 王磊 摄
市民在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参观展品。本次交易会获得2018年度中国“十大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奖。 本报记者 孟和朝鲁 摄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本报记者 王磊 摄
金秋时节,内蒙古大地从南到北飘荡着丰收的味道。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我区的田间地头、圈舍牧场,处处洋溢着庆丰年,话丰收的喜悦。 本报记者 孟和朝鲁 摄
中欧班列在沙良物流园待发。中欧班列的兴起架起了联通欧洲与内地省区的桥梁,成为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黄金物流大通道。改革开放40年来,全区各族群众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报记者 于涛 摄
骏马在草原上奔腾。内蒙古是我国传统的马产业大区,马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今年8月18日至28日呼和浩特将举办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 本报记者 马建荃 摄
  □本报记者  安寅东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扎实推进,亮点纷呈。

  中央主流媒体深入库布其沙漠采访,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报道将内蒙古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生动实践展示给世人。

  首届蒙古族时装与帽饰设计大赛、首届乌兰牧骑新人新作表演、首届农牧民文艺汇演……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创新地打造“人民的艺术节”,让360多万人次群众参与其中。

  “感知中国”中国内蒙古文化旅游周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展示中华文化及民族文化,成为内蒙古在乌兰巴托举办的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民众参与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文化活动。

  一次次有温度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一篇篇有力度的发声亮剑文章,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模范故事……过去一年,内蒙古大地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内蒙古声音在世界传播得更远,内蒙古故事感动了更多的人。

  新举措、新突破、新变化,一幅全新的内蒙古蓝图正在壮美草原上徐徐展开。

  新思想在内蒙古大地落地生根,主流舆论声音更加响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汇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收藏
   第08版:公益广告
守正创新 唱响内蒙古“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