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拉特前旗“妙招”扶贫

  □本报记者  钱其鲁

  在冬日的阳光下,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苏独仑农场49岁的农民柴宝玉正在喂羊。“这两年他家养羊收入不错,连我们上班的都羡慕。”指着满圈的羊,农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小军笑着说。

  柴宝玉喂完羊把我们迎进家,房子新装修过,明亮整洁,卧室、厨房、卫生间都安了玻璃推拉门,玻璃上花卉、动物等图案美观又透着温馨。柴宝玉说,房子以前是兵团宿舍,虽然主体结构非常牢固,但是里面狭小、阴暗、破旧。上大学的儿子嫌家里环境太差,都不好意思让同学来家里做客,提出装修房子。但家里刚脱贫,装修要花不少钱,他有些心疼。犹豫不决时,农场给他家和老母亲家争取到危房改造项目资金3万元。于是又自掏3万元,总共花了6万元,把自己家和隔壁母亲家装修了一番。“日子好过了,把家弄得舒服点,心情也舒畅。”柴宝玉笑着说。

  柴宝玉家里一共只有4亩地,以前全家的生活主要靠他打工维持,过得非常紧。2016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之,柴宝玉利用政府下发的产业扶贫资金发展起了养殖。经过两年的努力,山羊由最初的30多只发展到了100多只,年收入达到四五万元。2017年顺利脱贫。

  “政府刚出台产业帮扶政策的时候,扶贫干部就催着我趁当时价格低赶紧往回买羊,当时一只羊不到500块钱。没过多久,买羊的人越来越多,周边地区一只羊的价格就涨到上千元。”柴宝玉非常感谢扶贫干部的及时点拨。

  旗扶贫办副主任王刚介绍说,乌拉特前旗有一些扶贫“妙招”对贫困户脱贫有很大帮助。2016年以来相继推出产业扶贫的自营、联营和入股分红“三种模式”,以及“种植业+贫困户”“养殖业+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十大套餐” ,由贫困户自主选择,现已实施了4轮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自治区、市、旗四级扶贫资金,按照下拨的时间加以整合后,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但是不给现金,防止其用错或者乱花。比如想发展养羊产业的,贫困户可以自己去挑选羊,然后由政府买单。或者由乡镇、农场把羊买好后,再发给贫困户。旗里还会派畜牧技术人员帮着挑选把关。

  在实践工作中,旗扶贫办发现一些贫困户有的不具备发展生产的能力,还有个别贫困户把基础母羊卖掉的情况。因此,政府鼓励引导这些贫困户将扶贫资金注入到企业、合作社或者种养殖大户,与其签订协议,每年按一定比例分红,这样既保证扶贫资金能得到有效使用,也让贫困户的收入有了基本保障。

  白彦花镇84岁的崔银牛和老伴年老多病,在镇政府的安排下,2017年他家享受的2500元产业扶贫资金被注入到了当地一家设施农业企业。去年,他拿到了第一笔收益360元。

  “就算把那钱给了我,我也做不了什么。现在放到企业里,每年什么不用干就能分红,一直能分到2020年。到时候扶贫资金还会全部返给我们。国家的政策真是好。”老人笑呵呵地说。

  截至2018年底,乌拉特前旗未脱贫的贫困户已经由7346户、13724人减少到177户、407人,贫困发生率为0.16%,且所有贫困人口都享受了产业扶贫政策。今年,乌拉特前旗将顺利脱贫摘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先锋
   第08版:观察·阿拉善高新区
全区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乌拉特前旗“妙招”扶贫
第六届全区道德模范暨 第五届美德少年颁奖礼举行
马学研讨会在 呼和浩特召开
乌海湖上演冬捕盛况
全区网信办主任会议召开
力量,在党旗下凝聚
好人温暖社会 真情浸润草原
众企业“授人以渔”助力武川县脱贫
我区“真金白银”支持新兴产业集群项目
一个县城的绿色“进化史”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