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耳朵听,还要眼睛看

◎王玉红(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新仓村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赵弘  巴依斯古楞)

  2018年7月9日

  驻村以来,我每天都入户走访。在走访中,经常能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捡砖头、捡木板。这位老人叫王泉,曾经是这个村的贫困户。这两年,王泉已经脱贫了,他为何还要捡砖头呢?

  多次去王泉家,老人向我敞开了心扉。今年64岁的王泉,至今未娶,无儿无女。2001年,王泉通过生态移民搬迁落户到新仓村,搬迁时尽管分到了五间房子的地基,但由于资金有限只盖起来两间小屋,共30平方米。

  2014年,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王泉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近两年的政策帮扶,2016年,王泉脱了贫。

  尽管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但是王泉还有个梦想没有实现,那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把房子盖起来。因此,村子周围哪儿拆了建筑物,哪儿有了旧砖、旧木板,都会有他的身影。今年,他捡了7000余块红砖和木板,但是距离他的目标还有点远,差一万多块红砖。

  了解到王泉这个意愿后,我为他联系了多伦县坝土梁富兴达砖厂的刘建民,刘建民主动提供一万块砖帮助王泉建房,他的爱心举动减轻了王泉的经济压力,帮助他实现了心愿。

  今天我去入户的时候,王泉乐得合不拢嘴,一口一个谢谢。他说,他已经准备好去拉砖了,再把其他盖房用的材料准备齐全后,选好日子就能开工了。

  一声声谢谢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老百姓的困难不仅要靠耳朵听,更要用眼睛去看、去发现。接下来我还要联系水利部门为王泉通自来水,解决他的吃水困难。

  2018年7月16日

  村里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是我近来特别关注和挂念的。

  每天清晨,村里起得最早的就是冀瑞海。他早早起来挤牛奶,挨家挨户送牛奶,风雨无阻。我问他为啥起那么早?他说,靠送牛奶,每天可以多赚40多块钱。冀瑞海的母亲84岁了,妻子是一位有近20年精神病史的患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子在县城一家餐馆当学徒。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一头奶牛和20多只羊,年底行情好的时候卖几只羊,就是全家一年的收入了。

  闫树海年近八旬,根据2017年动态调整时的收入测算来看,老两口家庭年收入超过13000元了,主要为政策性补贴,但老两口却十分节俭。几次长谈,闫树海道出实情:老两口均患慢性病,常年吃药,光药费就得花去家里一半的收入。

  针对这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的实际困难,我和驻村工作队员协商,打算找一些爱心企业来帮助他们。今天,县里的一家企业为冀瑞海、闫树海送去了米和面,并表示有其他困难可以持续帮助。

  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今后,不仅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难题,也要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民谋求增收发展的路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
~~~
~~~◎王玉红(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新仓村第一书记)
~~~
~~~◎讲述者: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西库伦图村张贵河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公告
   第08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9版:读图
   第10版:悦读
   第11版:文摘
   第12版:公益广告
“我们的蔬菜在北京卖火啦!”
凝聚脱贫攻坚 “民心红利”
啃下这块“硬骨头”
耳朵听,还要眼睛看
【集萃】
望着这些“摇钱树”,心里甭提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