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一样,火焰一样,萨日朗在草原上,花开正红。像树木的年轮,记载着从孱弱幼苗而濯濯浓绿、茁壮成长的过程。萨日朗有自己的个性,那就是,她经历每一年的风雨,都要多结一朵妖娆的花儿。当花满枝头时,萨日朗的丰盈与妖娆,让整个草原都醉了。
试想,40年的萨日朗,一棵40朵的花开,该是一种多么葳蕤乃至旖旎的盛大?
春涌花妍,草原沉醉。
40年改革开放春风化雨,内蒙古自治区小小说创作的发展,有如如火如荼的萨日朗,傲岸奇崛,迎风怒放,扮靓草原。
嬗变:作家星罗棋布作品色彩斑斓
内蒙古小小说的成长,伴随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沐浴和吟诵时代的风雨,从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是跨越式发展的过程。
这些,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内蒙古幅员辽阔,地势狭长,草原,湖泊,沙漠,森林,峰峦,矿藏一应俱全,是一片发生抑或窖藏小小说素材的热土;整个内蒙古,多民族集聚,民族语言与文化交融、碰撞,加之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积淀与底蕴,构成了独具魅力的地域特色。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蒙元文化、契丹辽文化,悠长缠绵,色彩纷呈,为小小说斑驳缤纷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当然,小小说是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跟随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分分钟阅读,快餐式文化成为趋势与必然。这就让小小说有了生存的土壤与环境。如此,以《草原》和《内蒙古日报》北国风光文学副刊为引领,诸如《鹿鸣》《鄂尔多斯》《百柳》《骏马》等文学期刊紧随其后,各个盟市的报纸副刊,诸如《赤峰日报》《通辽日报》《包头日报》《锡林郭勒日报》《红山晚报》《呼和浩特晚报》等等,乃至各个旗县万花筒般的报纸、内刊,纷纷开辟小小说园地或专栏,营造了小小说浓郁的发展氛围与契机。
同时,《百花园》《小小说选刊》等刊物在内蒙古的发行与影响,也为波澜壮阔的小小说发展势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激励作用。
山川河流涌神韵,一批活跃在各行各业小小说作家开始崭露头角。而他们发表在报刊等媒体的小小说,亦如雨后春笋,纷至沓来。小小说创作,形成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良好局面。
在内蒙古,引领小小说风气之先的地域,发端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包头市,一个是赤峰市。而异常活跃的小小说作家,当属申平、伊德尔夫、马宝山等人。可以说,他们是内蒙古小小说队伍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笔耕不辍的开拓者。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60年小小说精选》。此书囊括全国小小说作家名人名作,具有权威性。内蒙古仅有申平的《头羊》、伊德尔夫的《民意》入选;而且,就小小说的标志性奖项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而言,惟有申平、马宝山二位夺得此项殊荣。
可以说,就内蒙古小小说的发展与繁荣而言,申平、伊德尔夫、马宝山等作家,功不可没。申平的作品激励和影响了一大批小小说作家,伊德尔夫和马宝山在保持旺盛创作态势的同时,前期的主要贡献是办了小小说作家杂志,在《鹿鸣》开辟了小小说专栏,让小小说作品有了一席之地。
在这些小小说大家的示范、引领下,内蒙古的小小说创作呈现了逐步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在包头市、赤峰市日趋活跃的同时,呼和浩特地区和通辽市的小小说事业,也如春风拂柳,风生水起。纵览内蒙古,尤其近些年来,小小说队伍老中青作家人才济济,各种风格、题材的作品姹紫嫣红,小小说事业有声有色、气象万千。包头市以伊德尔夫、马宝山为首,近年陈立群、王兵、雁子等小小说作家令人刮目相看;赤峰市以申平为首,后来申平去往广东省,依然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小小说作家,包括刘泷、田夫、鞠志杰、周东明、徐站夫、吕斌、刘贵赓、杜景礼、高占江、史雁飞等等,他们呈整体崛起的态势,跃动在小小说文坛;呼和浩特地区以贺鹏、李元岁等人为首,王殿方、高尚儒等小小说作家均可圈可点;近年来,通辽市的小小说作家队伍中,何君华表现优异,佳作迭出,曾凭借小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斩获首届武陵小小说奖年度优秀作品奖。其余刘会民、甲丁、李丽等人的作品,很是夺人眼球;呼伦贝尔市顾长虹、晓立、阿宇,鄂尔多斯的冯春生、乌兰察布的于勇等小小说作家,均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创作势头。
内蒙古小小说在40年的时间里,经过有识之士的倡导示范,经过报刊编辑的悉心培育,经过数以几百计的作家们的创作实践,经过广大读者的阅读认可,小小说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新品种,终于从弱小到健壮,从幼稚到成熟,以自己独特的身姿跻身于中国小小说的百花园中,使之成为草原上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符号或文学现象。
品鉴:小小说名家名作魅力不凡
滴水藏海,缩龙成寸,小小说是聚焦的艺术;一叶知秋,一斑全豹,小小说是放大的艺术;四两千斤,举重若轻,小小说是智慧的艺术。前不久,冯骥才小小说《俗世奇人》(足本)折桂鲁奖,其“精金碎玉,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标志出小小说创作的‘绝句’境界”的评价,让我们看到了小小说跻入文学圣殿的曙光。
内蒙古有成就的小小说作家不绝于缕,我们仅仅以斑窥豹,按照年龄次序侧重介绍以下3位作家和作品。
伊德尔夫,原名于富,国家一级作家,蒙古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一发跳弹》、中短篇小说集《谁之过》、散文集《瑞草集》《覃思集》、小小说集《公开的内参》、短篇小说选《伊德尔夫小说选》、电视文学剧本《错、错、错》、话剧小品《吗丁啉问题》。主编《奋斗者之歌》《银杏文学丛书》等5种文学作品集、丛书。伊德尔夫在文学创作上勇于探索、不断创异求新,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艺术个性。他善于使用荒诞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段,塑造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他的小说多有批判陈腐、呼唤改革之作。其作品有思想,有力度。
伊德尔夫的那些荒诞品格的小小说,可谓“讽人警世之作”,文体短小精粹,知微见著,语言凝炼,笔锋犀利,寓意深远,情趣隽永,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如《酵母滞销》是篇谐趣讥讽的妙作。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忽然间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各类检查团,涌进医药公司疯狂地抢购酵母,以致有关部门申请调进万吨酵母,以帮检查团人员助消化的奇闻怪事。此事也着实荒唐、反常。包市长微服私访查明原委,原来那些五花八门的检查团实为解馋团,他们到处吃宴请,以至弄得肠胃积食过剩,不得不抢购酵母以助消化。市府遂下令解散这些大揩国家油水的解馋团,这样便出现酵母滞销的问题了。小说构思奇想,妙趣横生,笔墨辛辣锐利,鞭辟入里,让人吃惊、发笑,又久久回味不已。
《迷途知返》则用散文诗的笔触,抒写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一代新人,解放思想,勇敢地与陈腐观念诀别抗争。那位富有象征意味的老人,带领儿孙们“沿着凸凹不平、弯弯曲曲、布满荆棘荨麻的羊肠小路,艰难地跋涉”。对那不远的平坦、宽阔、笔直的康庄大道视而不见,飞奔的汽车、摩托、火车、歌声、笑语他不屑一顾,猎人劝他遭到冷笑,儿孙们都纷纷发难:“老祖宗走过的路,必然是条幸福的路吗?”“我们选择了错误之路,难道也不能离经叛道吗?”他们从迟疑困惑中觉醒过来,毅然走出那条羊肠小路,走上金光灿灿的现代化大道。其中,一两句话就能勾画出生动形象的画面,表明作家的艺术造诣、功力非同小可。
《考核》是一篇令人啼笑皆非又陷入沉思之作,与《伯乐赐教杜书记》内容近似,可称姊妹篇。求全责备,严厉苛刻的“伯乐”们,总是看不出、找不到“千里马”,真是良骥难觅,即使骏马良驹在眼前接受考核,他们把大眼、小眼、白眼、斜眼、冷眼、昏眼一齐扫射过来,“有的似画家给裸体模特儿画像般细心描绘;有的似泰山岳翁相看女婿般横挑鼻子竖挑眼;也有的似医生诊病般地观其舌相、切其脉。更有甚者,手持放大镜,寻其面部的创伤疤痕”。他们百般挑剔,瞎子摸象似的以偏概全,均不符规格标准遭淘汰。作品讽刺那些窃踞官位的不称职的“伯乐”们,实际是妒贤嫉能的鼠目寸光的官僚主义者。《安斯丽玛的两封信》也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的荒诞色彩的佳作。草原牧人生活富裕了,人的意识自然相应变化。安斯丽玛的丈夫穿戴讲究起来,西装革履,谈笑风生,还学会跳舞,社交活动也多了,使她担心丈夫会不会因此变懒、变坏,把她甩了怎么办。她就设法让丈夫吃一种能变得安分守己、不思娱乐的“灵丹妙药”。果然马上奏效,丈夫十分老实,象个榆木疙瘩,“好像成了没血没肉、没有语言、没有感情、没有欲望,只会劳动的‘机器人’。”可想而知,这么一来她的生活成了另一番情景,伴之而来的是冷清、孤独、寂寞而又百无聊赖的单调乏味的生活,使她后悔莫及。也只有这时,安斯丽玛才幡然醒悟:“人光有物质的需求,没有精神娱乐是不行的”。于是,她又苦苦寻找一种能使丈夫复原的“灵丹妙药”……小说构思奇特,内涵深刻,给读者留下大量想象的思维空间,引发人们对人生、生活的无尽思考。
马宝山,做为包头本土作家,获2015——2017年度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尽管已经70岁,他更加勤奋地深耕细作。“我认为小说一定要好看,要讲好故事,有意思的故事。小说家讲述的故事与民间讲故事不一样,要把故事讲的感人,讲的理性,讲的机巧,讲的智慧。让你的故事闪烁出生活的多彩和思想的光焰”,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并且总结出了小小说写作的“秘诀”:“铺平、垫稳、三翻四折”。
2016至2017年,他潜心创作《唐朝诗人系列》。这两年间,他写作了64篇,近16万字。他从唐代3000多名知名诗人中,选出七八十位,把他们的经历、交游、品格、性格写在小说里。“小小说金麻雀奖”申报作品中的《沉香佛珠》《相府的客人》就是其中的两篇。这两篇都被选刊选用,并选进年度选本里。“我以短小简洁的小小说的形式,讲述诗人们的故事,力争将1000多年前的诗人活化到今天读者面前,也算是一种尝试吧。”他说。
1991年,他在包头市发表的小小说《我不会哭了》被《小小说选刊》选载,1993年,《马宝小小说小辑》发表于《小小说选刊》9期上。
《亲家》《佛灯》《牌坊》《姻缘》《沈万三与徐先生》《周庄冉记商号》《沉香佛珠》《一剑飞天梦》《相府的客人》《手艺人》成为他的著名篇什,让他在草原小小说有了自己独到的创作符号。一直以来,马宝山善于利用史料和传说,提取、转换出文学作品,将传统文化在人物灵魂中内化,由“行为”显现其独特性。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流畅而富有节奏感,以传统的笔法,编织出有意思的故事,给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阅读惊喜和快感。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含量和生活理念,赋予了作品张力,读来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