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此之时,我区精准扶贫工作正处于攻坚决胜的关键时期,广大扶贫干部奋战在基层一线,在北疆大地上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壮歌。与之相呼应,内蒙古文艺界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扶贫工作呐喊助威,涌现出一批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作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的“内蒙古青年文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项目,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乌力格尔蒙古剧团出演的话剧《红手印》就是其中之一。
取材:源自鲜活的基层扶贫故事
“相当真实,尤其是那些细节,都让人很受触动!”演出结束后,呼和浩特观众小赵还在座位上回味着。
话剧《红手印》首演结束后,记者在随访现场观众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对这部农牧区题材的主旋律“正剧”表达出发自内心的喜爱。
这是一部怎样的戏?公演之前,主创人员为这部话剧写下了这样一段“自我介绍”——
“话剧《红手印》讲述的是在全国吹响脱贫攻坚战号角的关键时期,解国良主动请缨来到新扎木,面对群众的质疑、家人的不理解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真心体察民情,了解村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带领村民发展种养殖业,走上产业脱贫的路子。演绎了扶贫工作中共产党员与基层群众的一个个暖心的故事,讴歌了以解国良为代表的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当、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正如这段“自我介绍”所写的那样,剧中“男一号”解国良刚到新扎木时,村民们不理解他、抵触他,质疑他是“假扶贫”“做样子”,甚至有人不断地给他“使绊子”。此时他的心境,正如这句台词所讲的那样:“这儿真冷,风好像能吹透这厚厚的棉衣,好像瞬间把一颗火热的心吹寒吹透……”
通过帮巴雅尔家的羊只联系买主、帮乐娃联系特殊学校,以及经历了养鱼风波、饱受挫折之后终于帮助当地培育起肉驴养殖特色产业等波澜起伏的剧情演进,主人公解国良终于让村民们渐渐地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也渐渐地相信了他要让新扎木脱贫致富的决心。
随着剧情推进,当解国良要离开时,村民们牵挂他、挽留他,还写了一封联名“上访”信,摁满了57位村民的红手印。这时候,他的台词和到来时遥相呼应,反映出深刻的转变:“真奇怪,这风和我几年前来的时候一样,还是那么冷,可是这儿却越来越暖了,2020,还有两年!”
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的真情演绎,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主人公一段段意味深长的独白,与剧情发展的节奏丝丝入扣,既点亮了主题,又烘托出更具感染力的氛围。首演现场,不少观众被解国良发自内心的独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
“这部话剧提取的是众多扶贫干部的经典故事,我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艰辛付出。”作为《红手印》主人公的人物原型,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阿令朝村第一书记解良这样评价这部话剧。他表示,主人公解国良身上汇集了许多扶贫干部的特质,是内蒙古千万基层扶贫故事的浓缩。
创作:新生代主创团队崭露头角
一道道山圪梁,一间间简陋的土坯房,一个个身着破旧衣裳的村民,他们一会儿为了扶贫款互相争执,一会儿和书记“扯皮”,一会儿说到生活的难处又忍不住抹泪……
剧中这些“土味儿”十足的人物与场景并非凭空而生,而是主创团队多次前往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阿令朝村,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积累。
《红手印》的导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郭洪波感慨地说:“剧本到现在已经是第12稿了,我们到察右中旗实地采风,去接触故事的主人公解良,与当地村民吃住在一起,我们从策划之初,就是要创作出观众愿意看,演员愿意演,能够真实感动观众的作品。”
《红手印》的主创团队及演员都是“80后”,可谓内蒙古话剧艺术领域的新生代。“大家合作起来很轻松。更有意思的是,演员基本都是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同班同学,还有2个是小师妹。”《红手印》的导演占德热介绍,自“内蒙古青年文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立项以来,他们多次去往阿令朝村,熟悉人物和环境。
创作团队严谨认真的艺术创作态度,让剧中主人公的人物原型解良也颇为感动:“剧团接到这个任务以后,前前后后去了我那十几回,跟我一起住着,每天我干什么,他们跟着干什么,听我讲一些生活当中发生的故事,了解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起居,了解他们的语言表达,真是不容易了。”
在剧目创排实践过程中,剧院特别聘请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副教授高城博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郭洪波等话剧界名家,通过导师带学员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剧院编剧、导演等青年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这部剧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来自语言,演员们来自全区各个盟市,而且都是蒙古族,说起方言来,总是感觉不对味儿。”主演苏日雅说。“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运用一种新的内蒙古方言,让东部、中部、西部的人都听起来舒服。”占德热补充道。
表达:用农村戏展现新时代风采
“我们的目标是用小切口来表现大环境,完好地体现出国家相关举措的意义和成果。”占德热说。
在占德热看来,《红手印》没有用空洞的说教,也没有部分主旋律作品中那些饱受诟病的“口号式”台词,而是用农村戏的表达方式,来赢得观众的好感,“这样普通观众看了才会觉得好看、好玩儿,又感动,同时还能展现出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果。”
这种表达,在剧情中也得到呼应。解国良刚到新扎木时,激情满满,把贫困当作敌人,发誓把它赶出新扎木。后来渐渐发现,新扎木的农村生活一样复杂,“套路”也挺深。村民们具有农民这个群体共同的品质:淳朴,善良,憨直,但每个人心里的小算盘却照样精通。不认同解国良养鱼致富的方案,就向上级打小报告;合作社刚出生的小驴接连夭折,就开始瓜分合作社的固定资产……最终他们反应过来错怪了解书记时,怀着愧疚又期盼的复杂心情按下了一个个红手印……
我区著名剧作家单学文在话剧《红手印》的研讨会上表示,《红手印》以真实英模人物故事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聚焦扶贫这一社会热点以及党和国家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布署,塑造了真实可信的派驻贫困村的基层支部书记,带领大家脱贫的感人事迹,反映出了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取得的可喜成果,虽然是一滴水,但是折射出的是大海的光辉。
春节过后,占德热和剧目的其他主创人员、演员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剧本修改和剧目排演,来提升《红手印》这部话剧的厚度和分量,为下一步在全区、全国巡演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