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土左旗塔布赛乡大年初二见闻
  □本报记者  吴海龙  江新辉  郑学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佳

  一炉旺火,几幅春联,干干净净的院子里堆放着金灿灿的玉米,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张贴着喜洋洋的年画……大年初二上午,温艮忠一家四口围坐在摆着水果、点心的圆桌旁,聊家常,说打算,其乐融融。

  记者们的到来,让一家人多少有些“忙乱”,老温掏出一盒红塔山挨个发烟,爱人王二凤则忙着沏茶倒水加凳子剥橘子,那股热情劲儿让人心里暖暖的。

  53岁的温艮忠脸庞黝黑,体格偏瘦,眼睛里透着精明。不等记者发问,他就开门见山:2018年我家脱贫了,下一个目标就是达小康!

  老温是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塔布赛乡北园子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年轻时曾因为贫困,考上大学却没上了。就在2016年以前,他的家境还十分不好:一家四口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两个孩子都上学,开销很大,家里种了10亩地玉米,收入微薄。

  “那时候的日子别提了,一伸手就能够着房顶,吃一顿白面条都挺稀罕!”老温说。

  让老温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是党的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得到政府补贴,盖起了90平方米的大砖房;享受教育补贴,孩子上学每年能得到5500元扶持;大女儿毕业后,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老温和爱人还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和保洁员,一人一个月400元。

  如今,老温家里的餐桌上,别说白面条,鸡鸭鱼肉都已经不稀罕。这个春节,家里没有刻意准备大鱼大肉,而是更多地准备了瓜果蔬菜,“现在都讲绿色了”,王二凤这样说。

  好政策在自己家的落实,让老温对党、对国家充满信心。他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在心里,记在心间,一些话语甚至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信心十足的老温起早贪黑,不等不靠,干劲儿十足。2018年,驻村第一书记刘鹏飞给村里引进了黑小麦籽种,村里还办起了面粉加工厂。老温试种了2亩,一下子尝到了甜头。

  老温算计了一下:以前种玉米,一亩地能收入1000来块钱;种黑小麦,一亩地能打闹上3000来块钱。“今年,我们两口子商量了,多种黑小麦,说啥也不能再落在后头!”

  温艮忠打算着多种黑小麦,同村的王素琼则在琢磨着多养猪。猪年春节,靠养猪脱贫、又想靠养猪发家致富的她,特意买了一件红衣服穿在身上,显得喜气洋洋。

  50岁的王素琼爱说爱笑,爱人刘德安憨厚朴实。两口子都是能干的人,30几头猪的猪圈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头头花猪、白猪皮毛光亮,几乎没沾任何污渍。猪们似乎也懂得为主人争面子:翘首弄姿,顾盼轻哼,“明星范儿”十足。

  2018年,王素琼养猪遇到了“坎儿”:马上要出栏,买家都联系好了,却突发一场火灾,13头猪烧死了11头。王素琼几乎崩溃!

  这时,帮扶的旗领导来了,帮助她申请了5万元无息贷款,几位乡干部还给她捐了款。王素琼终于又有了灿烂的笑容,盖猪圈、买猪仔、安监控,扩大养殖规模……拉开架势大干一番。

  “咱养的这猪品种好,瘦肉型的,一头能卖3000多块,今年出栏十几二十头,收入错不了!” 王素琼一边说着,一边把沾在新衣服上的灰土拍掉。

  与温艮忠、王素琼相比,南云飞的这个春节显得更忙碌。从腊月到现在,他每天除了回家吃饭、睡觉,就是在大棚抓生产、销售。

  南云飞是塔布赛乡塔布赛村的致富带头人。红彤彤的草莓、绿茵茵的韭菜、试验中的盆栽葡萄、别具一格的生态餐厅……南云飞把大棚经营得生机盎然,还带动着七八户农民共同致富。

  春节期间,是实现收入的重要时段。南云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头茬韭菜到过完年,4分地的大棚就有七八千元的收入;草莓大棚分采摘和销售,从2月初到3月中旬,也有2万多元收入。“这么重要的时候,哪能就在家待着过年呢?”南云飞反问。

  对于2019年,南云飞有着新的期盼:扩大绿色种植园区面积,融入乡村旅游,带动更多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告别塔布赛乡,一路归程,红彤彤的春联、红彤彤的灯笼、红彤彤的中国结,为一个个村庄、一条条街道缀满了节日的喜庆;温艮忠、王素琼、南云飞共同说过的一句话依然在耳边回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北国风光
一边是浓浓的年味儿, 一边是满满的奉献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提振脱贫攻坚信心
“草原明珠”的幸福指数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为进口羊“守岁”
春节里最美的“敬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