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薛一群
过去,通辽风沙到底有多大?“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秋”,这是老通辽人记忆深处的俏皮话。为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通辽市坚定以“生态立市”,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人工造林、封沙育林、退耕还林、封禁保护区等措施,昔日的荒山秃岭被一道道绿带环绕,城市园林绿化经历了从无到有,实现了从风沙蔽日到推窗见绿的美丽蜕变。
“过去通辽城区的道路两侧只有杨树和旱柳,春天一到,满城杨柳絮飞扬,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如今银杏、五角枫、垂柳、紫叶李、京桃、金叶榆等树种都已经在通辽‘安家落户’。”孟凡林如数家珍。孟凡林1979年参加工作,现任通辽市园林局人民公园管理处主任,是通辽园林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通辽市地标性建筑辽河公园原是西辽河滩地,曾经干涸无水、植被稀疏,也是城区风沙扬尘的主要发源地。2010年,孟凡林从平整土地开始参与辽河公园建设。2012年6月公园主体建成并开放,核心区总面积325公顷,涵盖86个运动场地、百米民族版画长廊、百里健身步道,是集文化娱乐、康体休闲、景观游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滨水公园,一草一木都凝结着像孟凡林这样建设者的汗水。
“为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园路选用了透水砖、透水沥青等环保材料,绿地浇灌则采用喷灌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孟凡林介绍,项目设计以先“引水复绿”再“完善功能”为原则,先期栽种锦鸡儿、紫穗槐等固沙、固氮等抗旱性强的植物,后栽种沙地云杉、樟子松等树种,待土壤状况改善后再进行景观建设,生态系统逐渐恢复良性循环。
2012年,通辽市建设完成外环绿化带,提升改造了霍林河大街、红光大街、福利路、西顺路等街路,完成10余处游园、60余处街角绿化。
2015年,霍林河大街分车岛提升工程实施,栽植银杏1000株。同时,启动主城区空闲地、废弃地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绿量,充分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均衡绿地分布,先后完成了胜利北路、客运站、凤凰山大街等空闲地建设。
2016年,150亩薰衣草花田建设完成;2018年,菊花花田对外开放。夏日里,菊花和薰衣草次第竞放、绚丽斑斓,如诗如画,市民徜徉在花海绿地之间,尽享浪漫芬芳。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孟凡林感慨地说:“30多年前,人民公园是全城唯一的公园,逛公园还是个稀罕事。随着西拉木伦公园、森林公园、辽河公园等大型综合性公园的建成开放,公园不再是‘围栏里的风景’,早已成为了市民日常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
去年,通辽市制定了“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为核心,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完善规划管控体系、建成海绵项目连片区域,转变传统的排水防涝思路和污染治理思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推进新老城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建设有内蒙古特色的创新型海绵城市。
街头、广场、滨河等绿地建设不断细化,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道路分车岛和行道树绿化建设持续推进,公园、广场布局均衡、景致优美。社区功能完善、花卉成簇,街角游园、防腐木长廊、立体花架随处可见,到处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整个城市如同一座大花园。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建于孝庄河两岸的科尔沁文明之光、乌力格尔、蒙文书法、科尔沁版画等12个专题博物馆,不但美化了街景,更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内涵。通辽市也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辽河公园生态保护园林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