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猪挂件

  □王继军

  这是一件明代玉猪挂件(如图),长4.5厘米,宽2.2厘米,高1.8厘米。这件玉猪雕工多用薄意手法,线条适中,用刀简约而不失生动,翘起的短尾、微张的嘴甚至两鼻孔都清晰可辨,颇具神韵。历经岁月洗涤,尽管有少许隐裂,但是挂件玉质通透,包浆自然熟旧,尤其腰部至腹部底端有一小孔,可用来穿绳,依旧可作吊坠使用。

  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早在商、周时代,我国已有猪的舍饲。人类最先开始驯化野猪并作为家畜饲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汉字文化中,上古汉语具有“家畜猪”概念的词主要有3个:豕、彘、猪。其中“豕”作为象形字,最有代表性:它像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汉字“家”,就是房顶下面一个“豕”,意为“无豕不成家”,也就是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人养猪,可见古人早就把猪作为财富的一种标志了。秦始皇统一文字,“彘”成为官方认可的正式用词,直至东汉,“猪”字才恢复使用。

  古代的养猪业对猪的分类颇为详细,因而更多的词汇得以运用。如“豚”指小猪,“贲”指牙猪,“豭(jiā)”指牯猪等。文学作品中,一些别称和雅号颇为有趣。比如杜甫戏作一首解闷诗,就用了“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乌鬼”就是指猪。《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意为猪像黑色的金子。《史记》中,猪被称为“乌啄将军”,《西游记》中则尊称猪为“木公”。

  “猪入门,百福臻”。我国古代,曾以拥有猪头骨和猪下颚骨的数量作为富有程度的象征。因而,人死后将猪骨作为陪葬品,是对死者的安慰和尊重。又因“猪”与“朱”“蹄”与“题”谐音,故唐代考进士前以吃猪蹄子为吉祥,希望能金榜题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先锋
   第08版:收藏
清代雄晶瑞兽摆件
从宫廷画看古人如何拜年
韩国海域发掘出 我国宋元陶瓷
玉猪挂件
清乾隆外粉青釉内青花六方套瓶1.495亿成交
《溪山雪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