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内蒙古!”“我们的球队是呼和浩特!我们为他,战斗、战斗、战斗!”……这样的声音,对于到过呼和浩特体育场的球迷们并不陌生,富有节奏、充满激情,带有一些地域特色的助威声,已经成为了中甲赛场上的一张名片。
“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几百人,到后来的场均万人,以及单场比赛球迷超过4万人,放眼整个中甲联赛,这样的上座率绝对名列前茅。”年近60岁的老球迷陈吉安是这一切的亲历者,从2015年至今,连续4个赛季的60多个主场比赛他无一缺席。
陈吉安从十几岁开始喜欢足球,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有了职业联赛以来,他就特别渴望家乡能有一支职业球队。“尽管2007年和2012年呼和浩特都有中甲球队,但是没有那种归属感。直到2015年,借着自治区成为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区的东风,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的成立,终于圆了多年的梦想。”陈吉安说。
这不单是陈吉安的梦想,也是众多球迷共同的梦想。“能站在呼和浩特体育场为自己心爱的球队喊上几句,感觉倍儿爽。”24岁的王报国毕业于湖南长沙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并打算定居当地。“呼和浩特有了职业球队,我就动了回家乡的念头。2016年,随着湖南湘涛降入乙级,我在湖南没球可看了,一冲动就辞职回家了。”
回到家乡的王报国从事了足球场地建造与管理方面的工作,并加入了“草原雄鹰”球迷协会,每个主场比赛站在看台的最前方负责击鼓和领喊。“这个任务很多时候都要背对球场,不能完整的欣赏比赛,但是能用自己的鼓点和喊声点燃球迷方阵的热情,就足够了。” 王报国说,他只是众多球迷的一个缩影,很多人因为对于这支球队的热爱,执着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中国幅员辽阔,中甲联赛又实行主客场比赛制,能到客场为球队加油助威是很多球迷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狼魂”球迷协会的彭不理就相对幸运,东至大连、西至乌鲁木齐,南到广东梅县、北到哈尔滨,都留下了彭不理的身影,有些时候客队看台上甚至就他一个球迷。
“远征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比如上赛季最后一个客场与青岛黄海的保级大战,我是连夜坐硬座到的比赛地,下午比赛结束后又连夜坐硬座回到呼和浩特,3天也就睡了几个小时。”彭不理说,这样的经历是远征客场的常态,但为了热爱的运动、深爱的球队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当爱成为习惯,一切都变得顺其自然。过去4年,随着呼和浩特队在中甲站稳脚跟,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球场,周末看球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从一个人到带上孩子来看球,从五颜六色的着装到统一的球迷衫,从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到南看台死忠球迷组织的出现,内蒙古的球迷文化正在形成,逐步向国内一流球市看齐,甚至是与国际接轨。”呼和浩特市体育局足球运动中心主任刘勇介绍,在职业足球的带动下,球迷市场不断壮大,带动着足球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并影响着青少年足球的发展。
再过不到一个月,2019赛季中甲联赛将拉开大幕,届时球迷们将迎来属于他们的足球嘉年华,“战斗,内蒙古!”的呐喊声,将再次响彻呼和浩特体育场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