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主动作为、逐级压责,持续推进专项治理,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全年累计受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570件,立案72件,结案48件,处理135人。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有效提高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呼和浩特市采取“三个结合”,即市级督查与旗县区自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数据排查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员单位“零线索、零立案、零查处”问题以及贫困人口识别、退出不精准问题和脱贫攻坚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内容清单,先后3次深入9个旗县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45个职能部门开展督查指导。
督查中,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督查组紧紧抓住贫困户精准识别和“一卡通”发放2个工作重点,利用大数据对各旗县区贫困户进行信息比对,发现疑似不符合贫困户标准信息共311条,经核实后对不符合贫困户标准农户及时进行清退。同时对私自保管代管、违规扣留扣压群众“一卡通”问题进行严查,共核查滞留卡4486张,发现问题线索34件,立案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人。
为强化警示震慑力度,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先后查处、问责并公开通报了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双井子村党支部委员李福亮违反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问题,武川县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张国星在落实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到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和林县民政和民族宗教局局长云占开、副局长包福生发放扶贫专项资金“慢作为”问题等典型案件,有力地促进了扶贫领域政策的落地生根、实惠到民。
同时,该市纪委监委公开了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LED屏等媒体广泛宣传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举报范围和内容,提高群众知晓度和参与率,鼓励群众举报身边存在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